本月初,一則題為“河南大學生抓16只鳥被判刑10年”新聞引發了不小的爭議,有人質疑量刑太重,有人表示認同“保護珍稀動物人人有責”。
有媒體報道稱,河南鄭州一在校大學生閆某,放暑假和朋友王某掏鳥窩抓了16只鳥出售,因涉嫌犯非法收購、獵捕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二人分別被判刑10年半和10年有期徒刑,并處罰款。警方調查稱,16只鳥都是燕隼,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此消息一出旋即引發輿論熱議,有網友吐糟質疑稱,“人不如鳥”,指責當地司法系統小題大作。
河南省輝縣市檢察院12月2日對此回應稱,10年不算重判。負責辦理此案的檢察官稱,被告人閆某是“河南鷹獵興趣交流群”的一員,曾網上非法收購1只鳳頭鷹轉手出售;被告人在網上兜售時特意標注信息為“阿穆爾隼”;被告人王某家是養鴿子的。
該檢察官稱,捕獵、收購、倒賣“一條龍”,閆某犯罪行為實施了不止一次,上述種種行為足以證明其主觀明知。
有法律界人士認為,從法律的角度來說,閆某情節是屬于特別嚴重的。河南省輝縣市人民法院的判決書也認為,“被告人閆某在判決宣告以前犯有數罪,應予數罪并罰。”
事實上,近年來類似的新聞已多次見諸報端,譬如河南耍猴藝人被判刑、常州一男子抓百只青蛙被起訴、溫州一民工抓300只麻雀被刑拘等。那么,何以引發公眾廣泛關注呢?
資深律師、河南華浩律師事務所李華陽認為,主要還是公眾的慣性思維在作怪,國家應當加大普法的力度,公民也應當知法懂法、依法辦事。也有動物保護協會建議,應當普及一些打破公眾慣性思維的保護動物常識,告知他們身邊有些動物動不得。
?
?
?
相關鏈接:
河南彩民隨意刮出體彩即開“富貴8”100萬(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