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筆縱橫繪天涯——海南“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綜述
2015年的最后一個月,第十二個五年規劃收官,海南島最美好最豐收的季節開始了。
回望五年,海南以國際旅游島建設為總抓手,拼搏實干,發憤圖強,在百舸爭流的發展大潮中乘風破浪,各項事業取得歷史性的重大成就。海南,這個中國沿海經濟帶“金項鏈”上的明珠,歷經五年淬煉,愈發璀璨奪目。
這五年,是海南自覺扛起責任擔當,積極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偉大“中國夢”時代大局的五年;是朝著爭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范例,譜寫美麗中國海南篇章的宏偉藍圖進發的五年;是海南堅定不移地走科學發展、綠色崛起之路的五年;是海南發展最快、變化最大、人民群眾受益最多的五年。
海南這五年,邁入了發展的黃金機遇期,是我國“十二五”時期抒寫波瀾壯闊史詩的區域縮影。
堅持一個主題
科學發展綠色崛起
今年底,海南又將創造一個舉世無雙的歷史——全球首條環島高鐵開通。
這個我省“十二五”期間的頭號基礎設施工程,架起海南國際旅游島的美好前景。它的建設歷程,是海南擴投資、上項目、促發展的生動見證,是海南攻堅克難、實干興省的真實寫照。
“海南欠發達的省情,決定了加快發展仍然是各級黨委政府的第一要務。”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強調,發展時不我待,必須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
五年里,海南發展的路徑進一步明晰,闖出了一條適合自身并為實踐證明的發展道路——省第六次黨代會作出了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綠色崛起為主線,以建設國際旅游島為總抓手的發展思路和工作部署,激發起全省人民干事創業的澎湃激情。
沿著綠色崛起的戰略航向,循著“十二五”規劃的行動綱領,五年來,省委、省政府勵精圖治,銳意進取,帶領全省人民大干苦干實干,在經濟建設的藍圖上畫出一條條漂亮的上揚線。
從地區生產總值看,海南從建省到2006年突破1000億元,用了18年;到2010年突破2000億元,用了4年;到2013年突破3000億元大關,只用了3年;2014年突破3500億元。五年來年均增長11.1%,高于全國2.6個百分點;
從固定資產投資看,2012年突破2000億元,2014年突破3000億元大關,達到3039.5億元,總量是2009年的3倍,年均增長26.8%,比全國高9個百分點;
從旅游主要指標看,2011年全省接待過夜游客人數突破3000萬人次,2014年突破4000萬人次,達到4060.2萬人次,是2009年的1.8倍,年均增長12.5%;旅游總收入485.0億元,是2009年的2.3倍,年均增長18.0%;
……
海南經濟不斷加速,進入了一條持續健康向上的發展快車道。這不能不說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回首過去五年,這是充滿艱難險阻的五年,發展的每一步都來之不易,凝聚了全省人民的無數心血和汗水。五年間,海南有過坎坷,也經歷了曲折。“威馬遜”、“海鷗”等嚴重自然災害,把海南磨礪得更加堅強;與國際金融危機的博弈、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抗爭,把海南鍛造得越發睿智。
在困難與挫折面前,海南經濟發展非但沒有停滯不前,還屢次逆勢上升,經濟增幅和質量上形成“快于全國、高于全國、好于全國”的新常態。
從項目建設看,從投資體量最大的西環高鐵即將開通運營,到全島田字型高速路網主骨架加快推進;從不用4年基本完成“吃住行游購娛”全業態齊聚的海棠灣,到瓊北旅游龍頭觀瀾湖項目投資逾百億……五年來,海南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一批批資本體量龐大的重點項目接踵而至,推動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升級。
從改革攻堅看,從精簡、提速行政審批事項,到率先全國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從完善省直管市縣管理體制改革,到多個農場移交市縣管理……一系列張弛有度、緩急有序的改革布局,使得海南在變革大潮中愈顯自信從容,前行的步伐更加堅毅有力。省委六屆五次全會再次吹響全面深化改革的嘹亮號角,為海南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從擴大開放看,海南緊鑼密鼓推動國家賦予的政策落地海南,購物退免稅、26國入境免簽證、游艇產業管理等一批國際旅游島重大政策施行,使海南獲得了開放的新優勢;國際旅游島先行試驗區啟動,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獲批設立,國際旅游島政策效應釋放到更寬領域;利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中非合作圓桌會議等,積極開展對外交流合作,“大外事”成為海南走向國際化的助推器。
從經濟結構看,海南著力構建以旅游業為龍頭、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特色產業結構。三次產業結構在2010年實現歷史性轉型,由“三一二”轉變為“三二一”;第一產業比重逐年下降,第三產業占比則逐年上升,2014年三次產業結構為23.1:25.0:51.9;
五年凝心聚力,五年揮汗如雨。一個實干奮進、自信圖強的海南如初升旭日,冉冉而起!
秉持一種情懷
人民至上民生優先
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什運鄉的便文村,一個偏居鸚哥嶺南麓半山腰的黎族村落,幾年間從原始落后迅速切換到靚麗新姿,讓84歲的村民吉家元不敢相信,“活到80多歲,現在感覺真的特別幸福。”
便文村的變化起始于2011年。在省政府的扶持下,瓊中采取“政府+銀行+企業+農戶”的模式,對全村34戶民房進行改造。這個中部山區的古老村莊很快變了樣。
這樣的村莊還有很多,這樣的故事還在發生,這樣的民生情懷始終縈繞。
人民至上,是省委、省政府一以貫之的執政思維,是一種情結、一種理念、一種對歷史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發展觀和政績觀。
“十二五”是個不尋常的歷史時段。它是實現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中期目標的關鍵時期,也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決定性基礎的關鍵時期。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海南決策層反復強調,國際旅游島建設的最終目的,是要建成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和海南人民的幸福家園,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這五年,是海南民生投入力度最大的五年。小財政辦大民生,海南每年財政支出的70%以上、新增財力的55%以上用于改善民生。
這五年,是海南民生頂層設計日益完善的五年。一些原本由廳局、市縣負責的工作上升到省級層面,變成全省的大事,保證了難題快速突破;民生事項逐一分解,明晰責任,設定時限,保證了民生事業推進。
這五年,是海南百姓得實惠最多的五年。一批教育、醫療衛生、文化事業等方面的歷史欠賬得到解決,城鄉義務教育、中職教育、城鄉居民醫療保險、養老保險、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更是創下多個的“全國領先”——
中部地區農民腰包鼓了。兩輪“中部農民增收計劃”,徹底改變之前中部市縣農民收入增幅長期在全省墊底的窘況,增速年年領跑全省;
社會保障更加完善。海南在全國率先全面實現城鎮從業人員五項社會保險省級統籌,新農合參保、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比國家計劃分別提早2年和1年全覆蓋,參保率均高于全國指標;
住房更有保障。我省保障性住房累計開工建設40余萬套,建成近30萬套,惠及近100萬城鄉群眾,覆蓋率達28%,高出全國近10個百分點;
教育事業愈發興旺。實施教育扶貧移民工程取得重要進展,建設思源學校24所,提供優質學位4.7萬個,讓5.42萬邊遠貧困家庭的孩子免費上學。創新職業教育“三段式”模式,免除了16.6萬名中職在校學生學費,職業學校畢業生一次就業率達95%以上;
……
教育、醫療、住房、社保等工程全面開花,一張張笑臉綻放在田之壟、山之腰、海之濱。
堅定一份理念
生態立省增綠護藍
俯瞰海南,藍色和綠色是這里永恒的底色。碧空如洗,海水湛藍,全島六成以上土地被森林覆蓋,一年四季綠常在、花不敗。
從生態立省到國際旅游島建設,到科學發展、綠色崛起,海南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特別是在“十二五”期間,通過綠化寶島、基礎設施建設、改革、立法、考核、優選產業等一系列活動與措施,著力在“增綠”、“護藍”上下功夫,持續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
2011年,海南啟動“綠化寶島”大行動。截至2014年底,全省實際完成造林合格面積達154.7萬畝,全省規劃造林綠化任務完成率為103.13%,提前一年完成目標任務,森林覆蓋率提升了近2個百分點。即使去年遭受了兩次強臺風重創,海南森林覆蓋率仍穩定在61.5%以上。
僅僅增綠還不夠,如何更好地保護生態一直是我省的重點工作。
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全省實現了每個市縣都建有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的目標;開工建設了一批垃圾處理設施和轉運站,全省80%以上的鄉鎮實現了垃圾清掃保潔;海口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二期加緊建設,三亞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餐廚垃圾處理站改擴建項目投入運營;城鎮垃圾無害化處理水平處于全國前列。
在立法上,我省實行林地省級統一審批,明確停止審批建筑砂石料以外的其他礦產資源開采項目;劃定海洋生態保護紅線,突出對珊瑚礁、紅樹林、海草床、瀉湖、河口等脆弱海洋生態區域的保護。通過退塘還林等方式精心修復海口東寨港紅樹林濕地生態系統,立法明確四至,成為全國單體面積最大的紅樹林濕地保護區。
在改革上,我省去年率先在全國實行省級以下森林公安垂直管理。通過執法體制、行政體制、保障機制等一系列創新改革,全省森林公安執法辦案力度明顯加大,打擊涉林違法犯罪能力顯著提升。改革僅5個月以來,打擊破壞森林資源違法犯罪數量就增長近50%。
在考核上,取消對中部生態核心區市縣的GDP考核,更加突出政績考核的科學發展、綠色發展導向;努力落實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目標任務,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考核結果納入市縣政績考核并實行“一票否決”;約談、曝光節能減排考核未達標的市縣和單位并督促整改。
海南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我們欣喜地看到,在“畝產效益論英雄”的發展觀、政績觀引導下,海南把畝產投資、稅收、就業、能耗、排放作為優選項目的標尺,把用最少資源產出最大綜合效益作為結構調整的方向,重點發力綠色產業、低碳產業、循環產業。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行業巨頭相繼布局海南,便是省委、省政府為海南綠色發展誠意力爭的最好體現。
聚合一種力量
從嚴治黨轉變作風
海南樂東,今年不僅成為全省矚目的焦點,更是在全國叫響。
6月底,樂東縣委書記林北川獲評全國優秀縣委書記;7月,海南踐行“三嚴三實”真抓實干促發展現場會在樂東召開。10月,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等多家央媒在重要版面和時段,連續播出解密樂東之變的相關報道;由人民日報社主辦的樂東經驗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一個邊海小城成為全國重大先進典型,這并非偶然。
“十二五”期間,我省以作風建設為重要抓手,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省政府二十條規定、持續整治“庸懶散奢貪”、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等為契機,全面推進黨的建設,瓊島清新之風勁吹,呈現政通人和的景象。
2012年,黨的十八大召開以后,我省各地各部門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堅決執行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重要批示,以及省委省政府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二十條規定。“三公”經費支出減了、調查研究實了、文山會海少了、領導占用的報紙電視版面小了……一項項寫在紙上的要求,變成了海南老百姓最真切的感受。
“好的作風、好的政風,就是生產力,就是發展速度和質量”,省委六屆三次全會強調要“舉全省之力向庸懶散奢貪開戰”。據統計,僅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全省就清理“吃空餉”人員446人,通報批評757個單位、1573人;對1068名黨員干部進行誡勉談話,辭退處理201人。
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題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從嚴治黨、解決“四風”突出問題而進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嚴肅的黨內整風。
按照中央統一部署,我省從2013年7月開始,全省21877個黨組織、484600名黨員分兩批參加了教育實踐活動,讓廣大黨員干部經受了思想的洗禮、心靈的凈化。
作為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延展和深化,“三嚴三實”專題教育今年5月在我省啟動。我省在充分發揮樂東榜樣作用的同時,開展了反面典型警示教育,進一步推動黨員干部在思想上、工作上、作風上嚴起來、實起來。
在抓作風的同時,我省召開省委六屆六次全會,出臺意見落實“兩個責任”,焊牢不能腐的籠子、形成不敢腐的震懾、筑牢不想腐的防線。
為了強基固本,深入推進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調整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班子,選派機關黨員干部擔任軟弱渙散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或“第一書記”,基本完成全省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的整頓工作。
一系列抓黨建的切實舉措,抓出了好作風,實現了作風正、民心順、海南興。
從西環高鐵征地拆遷到抗擊超強臺風,海南涌現出一個又一個無私奉獻、勇于擔當、親民務實的模范典型,這是我省黨建成果的生動展示,也成為海南發展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帆懸風正今又是,勇立潮頭唱大風。
回望過去是為了更好地前進。“十二五”正在收官,“十三五”即將開啟,海南人民從此再踏新征程。
在又一個催人奮進的時刻,我們堅信:明天的海南,必將描繪出瑰麗畫卷!
(海南日報記者胡續發?周元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