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今天審議了《湖南省農村扶貧開發條例(草案·二次審議稿)》。在教育扶貧、就業扶貧、住房保障等方面,對不少條款進行了完善。
596萬農村貧困人口
目前我省是全國農村貧困人口超過500萬的6個省區之一,有武陵山、羅霄山兩大集中連片特困地區,51個國家和省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8000個貧困村和596萬農村貧困人口。去年,中央投入和本省配套投入的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合計20.17億元。
草案初次提交審議后,省人大常委會即組織赴湘西、花垣、保靖、慈利、茶陵、炎陵、桂東、汝城進行立法調研。
隨后對草案進行多次修改,增加了扶貧對象的界定、扶貧戶識別程序的規定,明確各級政府、扶貧開發工作機構和有關部門在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主要職責,并建立考核機制。
分批開展職業技能培訓
二次審議稿對不少條款進行了完善。
針對非貧困村的貧困戶,規定縣政府應確定幫扶責任人。
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中,明確“利用扶貧資金實行以工代賑、使用農民工的小型公共基礎設施項目可以不實行招標投標”。
教育扶貧中,增加了“對有貧困地區任教經歷的教師,同等條件下優先評職稱”,“對貧困戶中的普通高中學生免除學雜費”。
就業扶貧方面,增加了“按國家有關規定,對貧困戶中新成長勞動力進行免費職業教育,并為其就業提供幫助;制定計劃,分批對貧困戶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實用技術培訓和生產技術指導,并減免有關費用”。
針對住房保障,增加了“提高無房戶和危房改造補助標準”。
脫貧后可享后續扶持
二次審議稿還增加了“縣級以上政府應為貧困戶發展生產給予貸款貼息”,“金融機構應按國家有關規定,在貧困地區的鄉鎮增設金融服務網點,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開展小額信貸業務,加大對貧困地區涉農信貸支持力度”。
為鼓勵脫貧,完善了對扶貧對象脫貧后進行后續扶持的規定,明確扶貧對象經考核驗收如期或提前實現脫貧的,在省政府規定的期限內,貧困縣享受現有扶貧政策不變,貧困戶、貧困村享受適度的后續扶持。
?
?
相關鏈接:
十余省份“十三五”規劃建議出爐 多地表態要提前脫貧?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