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新社記者 陳文攝??
中新網12月3日電據財政部網站消息,財政部日前發布了關于印發《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的指導意見》的通知。通知顯示,2016年,中央財政選擇13個省份開展試點。在原有浙江、寧夏2個試點省份的基礎上,新增河北、遼寧、江蘇、安徽、江西、山東、河南、廣東、廣西、貴州、云南11個省份,在一定時期內開展試點。
通知顯示,各地按照試點鄉村的資源資產狀況和區位條件,可以統籌考慮以下試點內容,也可以選擇其他適合當地實際情況和需要的實現形式,科學合理地確定試點項目。
首先,探索以資源有效利用為主要內容的實現形式。支持村集體領辦土地股份合作社,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鼓勵和引導村集體成員以土地承包經營權折股入社。采取村集體成員認可的經營方式,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產出率,實現土地經營收益最大化。明確合作社管理和運行機制,完善村集體成員代表會議、董事會、監事會等治理結構,加強對經營管理者和農民的生產技能、經營管理知識的培訓指導,提高生產經營管理綜合能力。鼓勵村集體流轉或利用村集體機動地、荒地以及耕地和村莊整治、宅基地復墾等節余的土地及其他可利用的集體所有資源,發展現代特色農林業、品牌農業和生態循環農業。
其次,探索以提供服務為主要內容的實現形式。支持村集體創辦農業生產經營合作社、勞務合作社等服務實體,為各類市場主體尤其是糧食生產經營主體提供加工、流通、倉儲、勞務等有償服務,促進農業由生產環節向產前、產后延伸,在更高層次、更大范圍內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開展代耕代種代收、統防統治、烘干儲藏、集中運輸等綜合性服務。圍繞特色主導產業,開展優質農產品品牌創建,建設農業生產、加工、經營、服務設施,開展農產品產地加工。完善農產品營銷體系,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建立農產品網上交易平臺。利用本地生態資源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促進農業與旅游、文化產業的深度融合,進一步延長產業鏈和拓展農業新功能。
第三,探索以物業管理為主要內容的實現形式。鼓勵村集體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建設規劃的要求,開發利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等土地,量力而行建設物業項目,發展物業經濟。盤活村集體閑置辦公用房、學校、倉庫、禮堂等不動產,開展租賃經營。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在區位優勢明顯地區或城鎮規劃區,按照統一規劃、統籌建設的原則,通過異地興建、聯村共建等多種形式,增加村集體資產和物業經營收入,拓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空間。
第四,探索以混合經營為主要內容的實現形式。鼓勵村集體以集體資產資源參股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經營穩健的工商企業。有條件的村,可以探索設立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基金,積極探索基金使用運轉方式,實現集體資產保值增值。根據當地實際,探索強村帶弱村、村企聯手共建、政府定點幫扶、扶貧開發等多種形式,實現多元化經營,鼓勵有條件的村集體與其他經濟主體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項目,不斷探索和豐富村級集體經濟實現形式。
各試點縣(市)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按照村集體土地產權歸屬層級,本著因地制宜、合作高效、就近就鄰的原則,以村民小組(或自然村)為試點單元,每個試點縣(市)至少選擇10個以上的行政村,重點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經營,并推進行政村區域內的土地股份合作聯社發展。在開展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過程中,加強同鄉鎮經濟發展在市場、品牌、產業、勞動力等方面的聯動與合作,發揮鄉鎮經濟聯城帶村的龍頭作用。同時,注重推進一二三產業在鄉域、縣域內的融合發展,培育主導產品品牌,提高產業外部競爭力。
關于配套政策,通知顯示,首先,加強體制機制創新。中國農村治理的基本框架由在土地集體所有基礎上建立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制度與農村自治組織制度共同構成。加強村級集體經濟體制機制創新,就是要探索村集體資產、勞動力、管理等生產要素的集約化、組織化、效率化實現形式,做實集體經濟組織,創新統一經營形式,探索股權化管理方式,夯實集體經濟基礎、激活集體組織活力、充實集體經濟功能,發揮村集體在農村治理中的穩定器作用。依托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探索財政資金直接投向符合條件的村集體。探索財政補助資金形成的資產轉交村集體持有、管護和作為村集體股權的政策措施。在貧困村探索財政補助資金形成的資產折股量化為村集體和農民持有的股份,建立股權扶貧機制。
其次,完善村集體內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村級集體經濟財務管理和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勞動者工資報酬和管理者激勵約束機制,細化內部責任,加強內部經濟核算,嚴格控制資產負債比例,規范村級集體經濟收益分配和使用,確保村集體成員共享增值收益。建立健全村級集體經濟積累機制,完善村集體公益金、公積金制度,支持農村公益、扶貧濟困等事業發展,增強村集體自我保障能力。建立健全村集體治理結構,探索政經分離,實行穩健經營,加強民主管理,規范村級財務公開,自覺接受村集體成員和社會監督。
第三,強化政策綜合支持效力。鼓勵支持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業產業發展扶持政策及資金項目向試點縣、試點村傾斜。對村集體領辦合作組織、發展農業產業項目,同等條件下給予優先扶持。統籌安排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補助資金、農業科技推廣與服務補助資金等扶持農業生產類資金,支持試點村集體經濟發展。增加農村公共服務投入,探索通過政府優先購買村集體提供的相關服務,不斷提高村級公共服務質量和能力。落實稅收和金融支持政策,加強土地政策扶持,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通知指出,2016年,中央財政選擇13個省份開展試點。在原有浙江、寧夏2個試點省份的基礎上,新增河北、遼寧、江蘇、安徽、江西、山東、河南、廣東、廣西、貴州、云南11個省份,在一定時期內開展試點。
?
?
相關鏈接:
陜西省級財政首次購置安全套 老年人艾滋病人數增多?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