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到槍響,我和兩名同事很快躲進一處櫥柜內,將手機調成靜音,生怕引來壞人。”在圣貝納迪諾市一家臨時安置幸存者的社區救助中心內,幸免于難的“內陸地區中心”社工梅琳達對《環球時報》記者講述她的逃生經歷。她驚魂未定地對記者說,“到底什么原因能讓他們如此兇殘,將槍口對準無辜的我們?”
案發于當地時間上午11時許,至少兩名槍手闖入“內陸地區中心”,當時正有上百名政府工作人員聚集在一個會議廳參加圣誕慶祝活動。27歲的丹尼絲目睹了兇手的殘忍,她對《洛杉磯時報》說,所有人都倒在了地上,一個家伙開槍長達30秒,隨意掃射,然后上膛又開始射擊。警方對駕車逃離的兇手展開緝捕,4小時后在交火中將兇手擊斃,美國電視新聞播放的空中拍攝畫面顯示,汽車的擋風玻璃和輪胎布滿彈孔。
“他們有備而來,準備好了突擊步槍,臉上戴著滑雪面具。他們開火時死難者毫無準備。幾分鐘之后,他們揚長而去,14名無辜者遇害,17人受傷。”《新西蘭先驅報》3日報道此次槍擊案時說,整個世界都驚恐觀望圣貝納迪諾。加拿大電視臺稱,這就是一場屠殺。
當晚10時許,圣貝納迪諾市警察局長伯關召開現場記者會。他說,種種跡象表明這是“一個有預謀的行動”。兩名嫌犯分別是28歲的賽義德及其27歲的妻子塔什芬。賽義德是美國公民,在當地衛生署任職環保監察員。美國媒體報道說,案發當天上午,賽義德與同事一起在該中心參加聚會,但不知何故提前憤懣離場。不久,他與妻子攜帶重型槍械返回現場大開殺戒。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伯關稱暫不能排除此次事件與恐怖襲擊有關。
美國警方稱,槍手動機仍待查證。賽義德的表弟法爾漢對CNN說,“我不知道他為什么做這樣的事,我一點都不明白,我自己都震驚了。”《紐約每日新聞報》聲稱采訪了賽義德的父親,其父稱賽義德是一個虔誠的穆斯林。阿拉伯新聞網2日報道說,洛杉磯的美國—伊斯蘭關系理事會執行主任哈薩姆表示,他與他的同事“一致譴責這種恐怖行為”,他說這種暴力“令人厭惡”。報道稱,美國當局沒有將這次攻擊事件與伊斯蘭極端主義相聯系。
槍擊案發生時,美國總統奧巴馬正接受CBS新聞采訪,奧巴馬說,“如今,在我們國家,大規模槍擊案已成了一種模式,一種在全球其他地方絕無僅有的模式”。奧巴馬呼吁嚴格控槍,永遠都不要讓這種事情變成美國的常態。德國《商報》3日稱,做這種表態已成為奧巴馬的“痛苦儀式”。據專門關注槍擊事件的網站“重大槍擊追蹤者”統計,今年迄今美國已發生355起大規模槍擊。德新社報道說,在美國,掌握在私人手中的槍支比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多,2012年數據顯示,約為2.62億到3.10億支。
美國兩黨對槍擊案反應各異。主張嚴格控槍的《紐約每日新聞報》在頭版刊登美國4名重量級政治人物的推文,其中均有為此次槍擊案遇難者“祈禱”之類的詞,該報用醒目的黃色將其標出并寫道,“又一批無辜的美國人倒在血泊之中,而那些能真正結束槍支災難的膽小鬼繼續躲在毫無意義的陳詞濫調背后”。報道稱,對此“上帝也無法修復”。
澳大利亞SBS新聞網3日在網站用醒目的粉色字體寫道,“又一天,又一起美國槍擊案,但沃爾瑪超市仍然可以買到槍。”報道稱,美國的立法機關和司法機關是如此癱瘓,以至于無法真正對此做些什么。德國《柏林日報》認為,在全球恐怖氣氛下美國人對槍支可能更加無法放棄。
?
?
?
相關鏈接:
奧巴馬稱加州槍擊案可能與恐襲有關 兇手動機尚未查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