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排出118畝安全田
王開學在水池邊仔細打磨著鐮刀。妻子說,這是11年來,他每天清晨出門前必須要做的事。
從家里出發,沿環村路向西南進入山區。王開學介紹起這段路的由來,“我們現在走的路,是當年部隊修的,為的是往山上陣地運補給”。
在一處路面稍寬的位置,王開學放緩了腳步,“軍隊修的路就到這兒。后面的路是我自己開的,直通到我那塊田里。”他說,開這條路是為了能讓車通到田邊,“耗時1個多月,也曾遇過地雷,有60多顆吧,很快就排掉了。”
在經過一處寫有“雷區危險”的石碑后,放眼被薄霧籠罩的山坡,一排排玉米稈、咖啡樹、黃花梨樹苗映入眼簾,與周圍的荒草叢生形成鮮明對比。
王開學回憶,2004年,他就是從這個地方開始排雷的。起初,他每接觸一顆地雷都會害怕。每當妻子問他去哪,“我都說山上有塊兒地能種,根本不敢提排雷的事。如果說了,老婆肯定不能讓我冒這個險。”
直到他成功開出了好幾畝田地,才把妻子帶來,“當時她看到成堆的地雷堆在地上,(嚇得)都不會走路了。”
王開學望向山頂,“上面就是戰時雙方反復爭奪的山頭。”他排雷的這片區域,則是當年我軍的“08陣地”。
戰爭后期,由于向南幾百米就是國境線,為防止敵人小股部隊的秘密滲透,陣地上布設了大量的地雷,“主要是72式反步兵地雷,密度非常大。”
為確保開辟的田地絕對安全,王開學在排雷過程中,把每寸土地都翻了五六遍,翻動的土層平均深度超過30厘米,“一點兒可疑處都不能放過,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他甚至搭起一座小木屋,扎根于雷區。經過11年開墾,這塊山坡上的田地不斷向東西兩側和南側的中越邊境延伸,總面積已達到118畝。此間,他排出的地雷總數已無法準確計算,“四五千顆肯定是有的,光是開始的一小片地,排出來的雷就裝了整整6個大背筐。后來被我挖個坑,放里面一把火燒了。”
④排雷期間,王開學搭起一座木屋,扎根于雷區。
在這片從地雷陣中硬生生奪回來的土地上,王開學先后種起了玉米、菠蘿、咖啡等作物,后來又添了黃花梨樹,“不期待馬上看到效益,只希望給子孫后代留下一片干凈的土地。”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