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區廣安門內附近的一家養老院中,80歲的許阿姨坐在窗邊,在她的身后,同樣80歲的老伴坐在輪椅上,這是他們住進養老院的第5個月。
他們唯一的兒子在5個月時間中來過兩次,每次都匆匆離去。此前的四十多年間,兒子常常索取錢財,而在老人多次入院治療、手術期間,兒子卻很少出現在老人身邊。
幾個月前,許阿姨做了一件讓兒子一家出乎意料的事情。她與老伴立了份遺囑,遺囑中寫明兩位老人百年后的財產由許阿姨的三個妹妹平分,而老人的晚年照料由三個妹妹承擔。
許阿姨為何立這樣一份遺囑?遺囑背后有著怎樣難以啟齒的傷痛?
兒子兩鞠躬
拜斷親子情分?
廣安門內附近的一家養老院,80歲的許阿姨推著坐在輪椅上的老伴在走廊中鍛煉。
回到房間后,兩位老人靜靜地坐著,許阿姨的眼睛一直盯著窗外,關注著進出養老院的人。“我們住進來5個月了,兒子一共來了兩次。”許阿姨強忍住差點奪眶而出的淚水。
許阿姨只有一個兒子。在她的眼中,兒子是這個家的支柱,“但是這個支柱卻撐不起這個家,只知道跟我們要錢。”
最近兩年多,許阿姨的老伴多次入院,還曾做過手術。幾次入院都由許阿姨一個人照顧,白天回家做好飯就返回醫院,緊接著再熬一個晚上。“每次生病,我都第一時間打電話告訴兒子,但是每次都只是點一卯就走了。”
“沒工作的那段,他天天在家里,他不掙錢也不著急,娶媳婦都成了問題。”許阿姨兒子曾有近十年的一段時間沒有工作,毫無收入的兒子則一直啃老。兩年多時間里,老爺子住院,兒子均未陪床照顧,讓許阿姨心里難受。但凡兒子出現時多是需要用錢,讓許阿姨更傷心。“最后一次是要用三萬塊錢,我們手頭也沒有,沒法答應他。”
遭到拒絕后,兒子向年邁父母深鞠兩躬,留下一句“祝您二老身體健康”便離開了。老兩口知道,這兩鞠躬并非對自己的敬重,那句祝福也不是真祝愿,甚而是一種決絕。“我們得為我們自己想想后路。”
老兩口共有七八千元的退休工資,積蓄雖不多,但生活還能過得去。“兒子成家十幾年從未給過老兩口什么錢,反而一次次編造借口向我們索要,每次都是幾千幾萬塊錢。”在許阿姨心中,這個原本應該支撐起家的支柱塌了。“我們的養老怎么辦?都說養兒防老,但是我們指望不上他了。”
住養老院
頭回戴上了金項鏈
5個月前,許阿姨和老伴住進了養老院,兩人每月需要8000元的費用。許阿姨和老伴每月共有8000元退休金,還有房屋出租3200元。“這下沒人跟我無休止地要錢了。我給自己買了一條金項鏈,這輩子都沒戴過呢!”
雖然住進養老院,但是仍舊需要有人時常照應。老兩口商量著,誰照顧他們的晚年生活,他們的財產便由誰繼承。
慶幸的是許阿姨的三個妹妹愿共同承擔起姐姐、姐夫的晚年照料職責,但對于日后的遺產繼承問題如何安排等存在諸多擔憂。這時,立份遺囑的念頭開始在老兩口的腦海中出現。許阿姨找到北京律維銀齡研究與服務中心尋求幫助。
北京律維銀齡研究與服務中心律師盧明生認為,遺囑應該保障許阿姨夫婦的晚年生活質量。雖然許阿姨妹妹愿承擔起兩位老人的照料責任,日后還將保管兩位老人的錢款,為防止其不當濫用以充分保障兩老人的晚年生活質量,有必要設定錢款專用。為此,盧律師幫助老人設定了錢款托管,由第三方來監督錢款的使用。
盧明生說,除此之外,還需要設定老人日后事務處置的代理權問題。隨著年事漸高,老人很多事務無法親自辦理,需要事先指定監護人來處理日后相關事務。為此,參照《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規定的意定監護原則,該中心幫助老人指定監護人,并規范監護人的權利范圍以防止權利濫用侵害老人權益事件。
盧明生律師基于前述老人的晚年照料及監護職責的履行情況,來安排遺產繼承問題。此舉通過設定遺產繼承的條件,既可以督促監護人(或贍養義務人)積極履行老人的晚年生活照料義務,保障老人的晚年生活質量;又可以減少繼承人間因未履行照料義務卻同等分配遺產的紛爭。
遺囑涉及房產分配占九成
記者聯系到許阿姨的兒子,他沉默良久,并未對遺囑產生太多異議。他表示,尊重老人的做法,不想過多提及此事,“只要兩位老人能健康活著,怎么舒服就怎么來吧。”
許阿姨與老伴選擇將原有房產出租,而住進養老院養老。“律師需要幫助審核養老機構的資信及審訂養老服務合同。”在盧明生看來,選擇不同服務模式的養老機構幫助養老已成為不少家庭的選擇,但不可回避的是各類養老機構的服務糾紛大量存在,甚至存在不少以養老服務為名欺詐老人錢財的案例。為此,選擇一個資信良好的養老機構,并對養老服務合同的簽訂把關至關重要。“此外還要根據晚年生活中的新情形來不斷修正遺囑,而不是訂立后就束之高閣。”
盧明生常常到各個社區中講解老年人在生活中遇到的法律問題,在他接手的案例和調研中,老人立的遺囑中最多的是關于財產分割,這其中最主要的是房產的歸屬問題。“在老年人的遺囑中,涉及房產分配的占到90%左右。”
根據法院統計,財產繼承糾紛是法院民事案件中持續走高且最常見的類型,比例高達39%。因沒有遺囑而引發的繼承糾紛高達73%。在法院審理的繼承糾紛案件中,有超過60%的遺囑被宣告無效。盧明生說,繼承問題關系到千家萬戶,不注重遺囑訂立、訂立遺囑不嚴謹,已經成為導致家庭矛盾、影響家庭和諧的首要因素。“我建議將遺囑訂立納入到養老規劃中,在保障晚年生活質量的前提下來訂立遺囑。”
“很多人一提到遺囑,就感覺是個不祥的東西,心里會有抗拒。”許阿姨說,越來越多的老人也認識到,立下一份遺囑的重要性。
“全國的統計中,老年人中設立遺囑的還不到25%。在進入到社區講座時發現,北京的老人中訂立遺囑的需求很大。”盧明生說,安全、合法的遺囑是家庭的“幸福留言”,會解除老人許多后顧之憂。
過早過晚訂遺囑都不妥當
盧明生律師注意到,現實生活中老年人的遺囑意識逐漸加強,訂立遺囑已為老年人普遍接受。“但是,多數老年人在訂立遺囑過程中存在著以下錯誤,導致生前身后的諸多糾紛。”
“年事較高時才著手遺囑訂立計劃。從所了解到的遺囑訂立情況來看,80%以上的遺囑是在老年人75周歲以上訂立的。”盧明生說,65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出現不同程度的認知受損害情況,年齡越高情況越嚴重。老年人在這個年齡段訂立遺囑的隨意性較大,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擾,許多遺囑并非老人的“真實”意思表達,這樣在繼承人之間容易產生爭議。
“許多老人總覺得未到立遺囑時機,待想訂立遺囑時卻無能為力。”盧明生接手的一些案例中,不少老人躺在病床上時才想到要訂立遺囑,卻又無法自行書寫,而通過相關親屬尋求律師或公證機構的幫助。“多數情況下相關法律服務機構會婉拒委托,一是老人已欠缺清晰的思維能力;二是法律服務機構會考量老人此時受可能的繼承人干預過多,基于職業原則及職業道德,無法再提供法律幫助。”
“訂立遺囑時征求子女意見,也是老年人在訂立遺囑時的一個誤區。”盧明生說,遺囑本應由立遺囑人獨立作出,在征求子女意見過程中必然受子女干預,引發子女間的不和,為老人晚年的贍養糾紛留下隱患。
“還有一種情況是,為規避所謂遺產稅,過早將財產轉移至意定繼承人名下。”盧明生表示,不少老人在遺產稅的傳言中將自己的財產早早地轉移到意定繼承人名下,容易引發子女間的不和,現實中也有不少老人將自己的財產過早處分后晚年生活卻因此沒了著落。
“訂立遺囑時只關注于遺囑本身,卻忽視了如何保障自己的晚年生活。”盧明生坦言,不少老年人遺囑中遺產分配的設定,反而成為妨礙自己在晚年生活中自由處分財產的約束,需要用錢或處分財產時卻不好動用,影響晚年生活質量。
?
?
相關鏈接:
一家8口全當賊 撇下8個年幼的孩子給老人
河南“木瓜”在合肥騙百人 受害者多為老人
成都老人一年花10多萬買保健品 聽信免費講座
老人三亞游泳衣物遭城管沒收 著泳褲穿行鬧市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