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工作人員為來昆明越冬的紅嘴鷗環志 劉冉陽 攝
圖為工作人員為來昆明越冬的紅嘴鷗環志 劉冉陽 攝
????圖為工作人員為來昆明越冬的紅嘴鷗環志 劉冉陽 攝
“成鳥,體重282克,體長38.2厘米,喙長31.38毫米……”將這些信息一一記錄之后,工作人員還會在紅嘴鷗的腳上套上一個金屬腳環和一個藍色塑料腳環。10日,工作人員在昆明海埂大壩上一番忙碌,紅嘴鷗們便有了自己的“身份證”。
每年冬天,昆明都會迎來這群前來過冬的小精靈——紅嘴鷗。自今年10月紅嘴鷗先頭部隊抵達昆明,至今已陸續有3萬余只紅嘴鷗前來過冬。10日、11日兩天,昆明市林業局聯合有關單位在海埂大壩開展環志工作,隨機為100只紅嘴鷗佩戴腳環并抽血化驗,了解紅嘴鷗身體健康狀況。
昆明市鳥類協會工作人員隨機捕捉紅嘴鷗后,會一一測量并記錄下它們的體重、喙長、翅長、尾長等信息,以判斷紅嘴鷗生長狀況。每一只測量完的紅嘴鷗都會被工作人員套上一個金屬腳環和一個藍色塑料腳環。
昆明市瀕危動植物收容拯救中心工作人員魯紅林介紹,今年環志的紅嘴鷗成鳥居多,體重在270克到310克之間。它們腳上佩戴的兩個腳環也大有內容。金屬腳環上刻著“CHINA BEIJING1928信箱G14-XXXX”字樣,藍色腳環則是塑料質地。“兩個腳環就是它們的身份證,金屬環上刻的字樣是它們的環志號。其中,1928信箱代表中國鳥類環志中心,G14則代表紅嘴鷗的鳥類。藍色腳環則是昆明紅嘴鷗特有標記,方便人們識別、辨認。如市民遇到佩戴此腳環,受傷的紅嘴鷗可第一時間與有關部門聯系。”魯紅林說。
“環志是監測紅嘴鷗疫源、疫病的最佳工作程序。”環志活動現場,領完身份證的紅嘴鷗立即進入體檢程序。云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的師生們將它們小心捧在手上,消毒、采集血樣。云南農業大學副教授代飛燕稱,采集、檢測紅嘴鷗血樣,是為了監測其身體情況,以防紅嘴鷗帶有禽流感、新城疫等疾病,“不過在以往監測過程中,并未發現紅嘴鷗帶有疫情。”
紅嘴鷗環志工作將分為兩個階段進行,目前是第一階段,對入冬前紅嘴鷗的身體情況進行監測,下一階段將在明年3月紅嘴鷗離開之前進行。通過對比兩個階段的數據資料,可以清楚了解紅嘴鷗在昆明越冬期間生長狀況。
昆明市林業局2010年為紅嘴鷗開展環志工作以來,截至2015年3月,已成功為1200只紅嘴鷗環志,回收16只。環志工作的重心由掌握紅嘴鷗遷徙路線轉變為了解紅嘴鷗在昆明越冬期間身體狀況,對疫源、疫病監測具有重要作用。(完)
?
?
相關鏈接:
游客在昆明“虐鷗” 抓住海鷗自拍留影?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