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即將在浙江烏鎮拉開帷幕,主題為“互聯互通共享共治——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兩屆烏鎮峰會主題均定位“互聯互通共享共治”,體現出中國在網絡空間治理上一貫的全球視野;新提“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則彰顯出網絡空間治理的中國主張和中國擔當。
“互聯互通共享共治”,是精準把握互聯網規律具有全球視野的中國理念。“互聯互通”是當今互聯網最為鮮明的特色?;ヂ摼W越發展就越見其精髓——“共享”?!肮蚕怼辈恢皇菍崿F一國網民共享網絡,也不是地區性國家間的互通。互聯網所具備的開放性,注定網絡“共享”必然事關全球,任何一個國家難以置身網絡空間之外而獨善其身?!半p面性”是互聯網通用邏輯,正如數據挖掘能精準分析用戶需求,也能掌控用戶“隱私”一樣,“共享”網絡能與人之便,也就能與人不便。近年來,流動于網絡之上的侵權、黑客,甚至恐怖主義等難題,都說明網絡“共享”必須以實現網絡“共治”為前提。中國一直是推進全球互聯網“共治”的踐行者。自2014年中央網絡安全與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向世界傳遞全球互聯網治理的中國主張,“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這些不僅是解決全球互聯網難題的中國智慧,也是參與全球互聯網治理的中國姿態,更是推進全球互聯網共治實現的中國決心。烏鎮峰會正是實踐中國這一智慧的平臺。
“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既體現出中國互聯網治理理念的轉變,更彰顯出全球網絡空間治理的中國主張和中國擔當。自互聯網進入20多年來,為實現互聯網秩序,中國也經歷著從“管”到“治”的理念轉變。以“空間”定性互聯網,超越了對互聯網“媒體屬性”的既有認識,將“互聯網”在“社會屬性”下重新定位。這是將互聯網視為人類生活的第二空間,把“自由與秩序”這一對現實社會的矛盾體,嵌入到虛擬的網絡空間中來。正如習總書記指出,互聯網這塊新“疆域”不是“法外之地”,同樣要講法治,同樣要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尤其自十八大以來,中國從以“政府單一主體,行政手段”為主的互聯網“管理”模式,走向以“政府為主社會協同,依法治網”為主的“治理”模式?!耙婪ㄖ尉W”成為現在和未來中國治理網絡空間的核心。而且,中國轉變治網理念的“收獲”也頗豐:以保護網民的隱私權和信息權為切入“點”,開展了一系列凈化網絡空間的“專項行動”,如打擊網絡詐騙、網絡謠言、網絡黃賭毒等,逐步晴朗網絡空間;倡議共守“七條底線”培育“四有”中國好網民,推動依法文明上網;頒布《國家安全法》,公開征求《網絡安全法》、《反恐法》草案意見,全面推進網絡空間的法治化??梢哉f,由點及面,再到立體化“治理網絡空間”的依法治網模式,已經成為中國互聯網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
“互聯互通,共享共治——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是實現全球互聯網治理的中國智慧。要“共享、共治、共建”,關鍵還是要形成“合作共識”:任何對網絡空間治理的有益探索都應成為可資共享的成果,這其中不應有刻意的偏見與挑剔。正如ICANN掌門人法迪?切哈德在接受采訪中表示,“中國正在逐漸發揮全球互聯網治理討論中的領導作用。一個真正有包容性的全球互聯網治理生態系統,沒有中國的參與是無法建立的。”中國互聯網發展離不開全球互聯網的發展,全球互聯網發展更離不開中國參與。全球網絡空間治理需要中國智慧。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在接下來的“烏鎮時間”里,中國將張開懷抱,迎接全世界五大洲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朋友,真誠交流、集思廣益、凝聚共識、貢獻創見,共同推動互聯網更好地造福全人類。
?。ㄗ髡邽樯虾;ヂ摼W新聞研究中心研究人員、法學博士)
?
?
?
?
相關鏈接:
人民財評:世界聚焦“烏鎮時刻”有什么深意??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