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近幾年一直在持續不斷推進結構性改革,沒搞‘強刺激’,說實話,這是一個十分艱難的過程。下一步我們還要在‘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發力,加快推進結構性改革。”李克強總理在“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國內外專家座談會上鄭重重申。
一周前,李克強總理曾主持經濟工作專家座談會強調,要創新發展理念,通過“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發力,推進結構性改革。在12月7日的座談會上,他再次就此問題與6位中外專家進行深入討論。
通過深化改革改善供給,適應民眾不斷提升的消費需求
世界銀行東亞與太平洋地區中國、蒙古和韓國局局長郝福滿在建言中肯定中國在“供給側改革”方面的探索。他說,把財政政策作為增加需求的有效工具,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轉型,可以有效加速供給側改革。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策略師黃海洲更加明確地建議,要把“供給側改革”和提升“全要素生產率”,作為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手段,推動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李克強在回應中外專家的建言時說:“當前國內民眾消費水平正在不斷提升,但我們的供給在很大程度上還不能適應內需的要求。因此不能僅僅著力于‘擴大內需’,還要推進‘供給側改革’。”
李克強表示,本屆政府推進簡政放權、“雙創”和“互聯網+”,實質上都是從供給側發力。
他說:“今后,我們要通過深化改革,持續創新、改善供給,適應民眾不斷提升的消費需求。”
需求側同樣需要深化改革,充分調動社會各種力量
傳統經濟調控領域的“需求側改革”,同樣引發了中外專家熱議。諾貝爾經濟學獎和諾貝爾和平獎雙料得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校級教授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在發言中說,中國在城市宜居建設、醫療教育改善等“需求側”領域仍需要進一步加大有效投資,這對經濟結構調整同樣會產生巨大影響。
“要擴大公共投資拉動需求,國家和地方層面的公共財政都需要改革。”斯蒂格利茨強調。
李克強對此表示贊同。他說,下一階段我們要抓住城鎮化、中西部鐵路等需求側的“缺口”和“短板”,擴大有效投資。
“中國畢竟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城鎮化仍是中國最大的內需。”總理說,“與此同時,中西部地區的公共產品、公共服務與東部地區相比也還有很大差距。這其中同樣蘊藏著巨大的內需潛力。”
李克強強調,在需求側同樣需要深化改革。我們將采取購買服務、公私合營(PPP)等方式引入社會資金,充分調動社會力量,提高投資效益。
“‘十三五’期間,中國完全有可能實現‘中高速增長’”
供需兩側協同發力意義何在?李克強強調,目的都是要加快推進結構性改革。
“過去幾年,世界很多國家在應對金融危機過程中已經形成共識:量化寬松只能解決短期問題,若要解決長期問題,只有加快推進結構性改革。”總理說,“但事實是,推進結構性改革要比推出量化寬松政策艱難得多。所以不少國家在推進結構性改革方面邁出的步伐并不快。”
李克強坦承,中國這幾年不搞“強刺激”,持續不斷推進結構性改革,這是一個“十分艱難的過程”。但他同時強調,不管如何艱難,中國推進結構性改革的信念和決心都不會動搖。
對于李克強總理規劃的這一發展藍圖,來自世界銀行郝福滿表示完全可能。他說:“30多年前,中國通過改革開放提高生產力水平,催生了經濟建設的巨大的成就。在‘十三五’期間,中國也完全有可能實現‘中高速增長’。”
?
?
相關鏈接:
李克強就機關企事業單位做好定點扶貧工作作出批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