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阿婆在汽車西站志愿服務站詢問。
記者謝大強 特約記者吳彭保 通訊員陳創淼
10日上午,海口飄著細雨,讓人感覺有些寒意。在海口汽車西站,站內站外,有一群身穿紅馬甲、黃馬甲、藍馬甲忙碌的年輕人,給問路的旅客提供指引;見到旅客行李太多,他們就會上前搭一把手;在出站口,他們冒雨引導旅客有序乘車,勸導不文明行為;在售票大廳幫助旅客通過自助機購票……寒風冷雨中,他們成了一道溫暖的風景線。
秀英區6日在我市率先啟動第一個窗口單位標準化志愿服務站,建在汽車西站站前廣場的綠色志愿服務小屋,讓流動服務的志愿者們第一次找到了家的感覺。
現場:志愿者搭把手情暖旅客
上午8:30,記者來到西站志愿服務站,見許多旅客走出車站大廳后,直奔這個顯眼的綠色小屋而來,“請問去火車東站怎么走?”“我去海甸島該坐哪路車?”“這附近有家庭旅館嗎?”……守在服務站的海口星海社工服務站的社工張冰潔與另一名志愿者不厭其煩地回答著旅客的問題,給他們提供詳細周到的指引。
9日上午,秀英區團委書記沈名勇帶頭前來服務站當志愿者,見到一名50多歲的大叔從停車場走出后,提著大包小包幾大袋行李,剛換上志愿馬甲的沈名勇二話不說,上前幫助大叔扛起一個大包就走進西站,這溫馨一幕被一名網友拍下后并發到朋友圈。
探索:政府購買社會志愿服務
據了解,秀英率先在西站建立第一個窗口單位標準化志愿服務站的同時,還成立全市第一個區級志愿服務中心,對全區14個志愿服務站進行管理,實行“志愿者+網格員+社工”的管理和服務模式,負責統籌指導全區“雙創”志愿服務活動。
秀英區還通過政府向海口星海社會工作服務站購買社會服務,海口星海社工服務站負責安排2名專業社工進駐,專門負責提供站點管理、志愿服務項目策劃、組織、培訓、歸檔等社會服務項目,確保西站志愿服務站管理服務實現常態化、專業化、標準化。
海口星海社工服務站站長胡靜介紹,該服務站經民政部門審批于2013年6月成立的民間組織,是海口最早由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項目。她們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目前已在龍華區金貿街道玉沙社區開展居家養老、日間照料等社區公共服務項目。
今后:志愿服務不再“一陣風”
我市“雙創”百日模擬入戶調查結果顯示,市民對志愿服務活動的認同和支持率為89.88%,略低于≥90%的測評要求。對此,上海市志愿服務公益基金會理事長陳振民認為,要充分發揮志愿服務的社會功能促進社會治理創新,志愿服務活動的頂層設計要堅持立足社區,著力推動制度化和常態化,堅持黨員帶動;堅持文化引領,推進志愿服務組織體系建設,并以社區為重點,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建設。
秀英區團委書記沈名勇表示,在汽車西站成立標準化的志愿服務站僅是該區志愿服務走向專業化的一個開始,對進駐該站的黨員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巾幗志愿者、網格員志愿者、社會志愿者來說,在提供志愿服務的過程中,既是接受海口星海社工服務站專業培訓、學習的過程,也是接受市民與往來旅客監督的一個過程,“作為一個窗口,你做得好不好,旅客都看得到。”
對話志愿者:幫助別人收獲快樂
年輕女孩海口星海社工服務站的社工張冰潔說,每天看到進出站的旅客直奔服務站而來,心底就有種被信任的感覺,“每當通過自己的服務,看到旅客滿意而去,就覺得自己所做的是很有價值的事,我就會很快樂。”
兩天前,一對在澄邁買房的東北“候鳥”老人走出車站后,詢問張冰潔海口買衣服的地方,小張根據不同的檔次,給老人推薦了多個地方,并告知坐車路線,兩位老人伸出拇指不住點贊:“你們的服務太周到了。”
小張說,為了讓更多市民與旅客滿意,她還有很多“功課”要做:在候車室安排環保控煙小分隊、“雙創”宣傳、志愿者招募等。
海口網12月12日訊
?
?
?
相關鏈接:
海口辦志愿服務講座 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