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訂到了“高大上”的網絡外賣,送來的其實是“臟亂差”的“黑暗料理”。一個月之前,網絡送餐“兩張皮”被大起底,市消保委召開新聞通氣會,向9家訂餐平臺發出督促整改函。當時,有些網絡外賣訂餐平臺大呼冤枉,說“沒能力、沒人力、沒權力”審查入網餐飲單位許可資質。記者日前從市食藥監局獲悉,一份《入網餐飲單位許可資質審查工作指南》已經制定完成,相關網絡訂餐第三方平臺提供者將被組織參加培訓,辨別入網商戶中的“李逵”和“李鬼”。而政府監管信息向第三方平臺開放,“互聯網+信用監管”模式的推廣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
網上“黑餐廳”誰來管,怎么才能管好?在可以預期的未來,這個食品安全新問題將有更加完善的答案。
志愿者體察結果驚人
上個月,市消保委公布的志愿者體察調查結果驚人:在100家餐廳中,僅39家在平臺上同時公示了可辨識的營業執照和經營許可證等資質證明圖片;而這39家餐廳中,僅19家餐廳的證照信息與入網餐廳的實際經營主體相符。
“零號線”和“大眾點評(外賣)”平臺上的商戶沒有一家公示餐廳資質證明,而“餓了么”、“外賣超人”和“百度外賣”的亮證(照)率也分別只有13%、25%和38%。
公示與實際情況比較后的證照符合率更是讓人憂心。市民耳熟能詳的一些網絡外賣訂餐平臺劣跡斑斑:“餓了么”的證照符合率為0%,“點我吧”為25%,“美團外賣”為33%。
而且,在志愿者體察過程的100次訂餐中,有2次被取消訂餐,原因非常“神奇”:“口碑外賣”平臺上的“韓韓燒臘”顯示“賣家未接單:超時關閉”,“外賣超人”平臺上的“星美便當”反饋“餐廳暫時無法配送”。
此外,網絡外賣訂餐平臺網頁上明示可提供發票,但即便消費者主動索要,仍未提供;網頁上明示不提供發票或滿足一定條件才能提供發票。比如“餓了么”平臺上的“川味小菜”、“福記港式燒臘”、“家庭小廚之便當”、“食樂坊快捷餐廳”、“蘇皖農家菜”等商戶不開發票,“咖喱屋”開票訂單金額500元起,“特色黃燜雞米飯店”訂單金額50元以上才開發票。“大眾點評(外賣)”平臺上的“星期一便當(建國西路店)”在網頁上明說“本店不提供發票”。
新《食品安全法》有明確規定
網絡外賣的火爆,如何監管?這是個新的問題。市食藥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10月1日開始實施的新《食品安全法》對第三方網絡送餐平臺的運作有明確的規定: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應當對入網食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明確其食品安全管理責任;依法應當取得許可證的,還應當審查其許可證。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發現入網食品經營者有違反本法規定行為的,應當及時制止并立即報告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發現嚴重違法行為的,應當立即停止提供網絡交易平臺服務。
如果第三方平臺沒有做到這些,會面臨什么呢?可能是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此外,消費者如通過第三方網絡送餐平臺購買食品,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而該平臺又不能提供入網食品經營者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的,消費者可直接向平臺要求賠償。
10月份以來,市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先后組織了對餓了么、美團外賣、外賣超人、大眾點評(外賣)、百度外賣、到家美食匯、口碑外賣、點我吧等8家主要網絡外賣訂餐平臺進行執法抽查,并對其中大部分平臺進行約談,指出其存在的違法行為,責令其限期整改。
“以譽跟罰”是趨勢
記者注意到,“美團外賣”與眾安保險推出食品安全保險業務,“餓了么”也與中國人保聯合推出食品安全“外賣保”。但事實上,一旦出現食品安全事故,消費者面臨取證難題,也就是如何證明事故是平臺上的餐廳食物所導致,另外還需要出具醫院證明等一系列繁瑣手續。消費者最終能否拿到理賠還要打一個問號。此外,對于外賣送達時間過長的問題,消費者更是投訴無門。
“當然,網絡外賣訂餐平臺是個新興業態,監管部門應該支持和規范行業的發展,同時對違法違規的行為進行打擊。”市食藥監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透露,近期將公布一些對網絡外賣訂餐平臺違法違規的處罰案例。同時,鼓勵網絡外賣訂餐平臺采集和應用監管部門許可和監管數據,鼓勵將監管部門監管信息納入信用評價體系,鼓勵向監管部門提供獲得的違法行為線索,鼓勵公示入網餐飲單位食品安全追溯信息,鼓勵開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宣傳和培訓。當然,消費者“用腳投票”,客戶的流失會成為改進網絡第三方服務的倒逼機制。另外,考慮將網絡外賣訂餐平臺的失信行為一并納入到征信體系,以“以譽跟罰”的方式督促其正視自己的承諾。包括在本市餐飲業監管中推行的“記分制”精神,未來有可能也應用到對網絡外賣訂餐平臺的管理之中。
網絡外賣如何“共管”
方法一 訂餐平臺“防偽36計”
然而,記者在市場觀察中發現,有些入網商戶常常偷梁換柱,企圖瞞天過海。在《入網餐飲單位許可資質審查工作指南》中,圖文并茂地展示了相關的資質證照信息,也列出了經常會出現問題和混淆的情況,供平臺參考,對上網“淘吃”的消費者來說也很有價值。
“僵尸證”
有入網商戶竟然拿出本市2009年6月1日后不再核發的《上海市食品衛生許可證》,目前所有餐飲單位的《上海市食品衛生許可證》均已失效。另外,持有《食品生產許可證》的單位僅能從事食品生產,不得從事餐飲服務(制售飯、菜等膳食)。持有《食品流通許可證》的單位僅能從事食品銷售,不得從事餐飲服務(制售飯、菜等膳食)。《上海市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是衛生行政部門對于餐廳環境核發的許可證,持有該證的單位同樣不得從事餐飲服務(制售飯、菜等膳食)。
經營玩“越位”
然而,超范圍經營的情況在網絡外賣訂餐平臺上還是屢屢出現。比如《餐飲服務許可證》或《食品經營許可證》核準為“飲品店”(飲品店僅能制作飲料、冷飲等飲品),但店家卻實際經營盒飯、炒菜等食品。《餐飲服務許可證》“備注”欄標注“不含熟食鹵味”,或者《食品經營許可證》“經營項目”欄未包括“冷食類食品制售”,店家卻實際經營涼拌菜、改刀熟食、色拉等食品。《食品經營許可證》“主體業態”欄標注“食品銷售經營者”或者“單位食堂”(單位食堂僅能供應單位內部),未標注“餐飲服務經營者”。
“查無此店”
《餐飲服務許可證》和《食品經營許可證》均實行“一個地址一張證”,然而,記者曾經在采訪中發現,許多入網商戶在網絡上提供的實體店鋪地址和公示的許可證地址不相符合,甚至按照地址找不到這家店。
假證蒙人
記者注意到,本市所有餐飲單位《餐飲服務許可證》和《食品經營許可證》的發證機關均應為其所在轄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分局或者市場監督管理局。業內人士坦言,如果許可證發證機關為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上海市衛生局或某區(縣)衛生局,該許可證為偽造或變造的可能性較大。
一次辦證,永久使用?
方法二 對接監管“大數據”
當然,完全依靠第三方網絡送餐平臺來鑒別“李逵”和“李鬼”,并不是件簡單容易的事情。現在大家走進實體飯店時看到的笑臉、平臉、哭臉,諸如此類的政府監管信息,向第三方平臺開放、與第三方平臺對接,無疑是嚴格監管的重要一環。
市食藥監局副局長許瑾前些時候表示,8月27日,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在本市率先運用“大數據”理念,嘗試在網絡訂餐行業實施“互聯網+信用監管”模式,在餐飲店數量多、監管難度大的陸家嘴地區先行試點。消費者通過第三方平臺進行網絡訂餐時,就能輕松實現與政府“大數據”的“親密接觸”,參與食品安全監管過程。消費者登錄“餓了么”網站或用手機APP軟件訂餐時,在餐廳列表頁和詳情介紹中點開“臉譜”圖標,來自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的證照登記信息和相關檢查信息便一目了然。
網絡外賣訂餐平臺與監管部門實現數據互通之后,能夠對入網商戶形成一個更加完善的評價體系。一方面,監管部門會給每家入網餐廳的食品安全進行評級,如“笑臉”、“哭臉”等;另一方面,消費者能在訂餐平臺上對每家餐廳的環境、口味、服務態度等各方面進行客觀點評。雙管齊下,督促商家進行改進。對此,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局長陳彥峰說:“僅憑第三方平臺線上核查,或是單純依靠政府部門線下監管,力量都是有限的。”該合作項目的實施將達到訂餐平臺、餐飲商戶、政府部門以及消費者“多贏”的目標,今后還將把信息共享、信用監管的模式向其他平臺、領域推廣。
對于這樣的政企合作方式,網絡外賣訂餐平臺“餓了么”CEO張旭豪稱,“我們一直致力于加強對入網商戶的透明化、規范化管理,要求經營者必須上傳證照掃描件,但是很多信息我們無法準確掌握,在進行資質審查時確實有困難。因此,我們非常希望得到政府權威信息的支撐。互聯網正深刻改造餐飲行業,互聯網企業的優勢是技術,通過技術去促進、規范行業的發展”。
他說,無證經營確實是餐飲行業長期存在的一個社會現象,訂餐平臺應在審核時有一套嚴格的程序,不僅有線上證照審核,還有線下的實地考察。10月開始,“餓了么”進行了系統升級,通過技術手段實現證照接近過期時的“預警提示”等更自動化、智能化的新功能。一旦入網餐飲企業的證照臨近過期,就會自動預警,平臺也會協助入網商戶去續辦、補辦證照。
記者調查
多數“問題餐廳”已在網上“消失”
11月12日,市食藥監局曝光了7個網絡外賣訂餐平臺上的52家問題餐廳,其中19家無證經營、11家偽造或借用他人證照、7家標稱的實際經營店址根本不存在。
一個月過去了,這些“問題餐廳”情況如何呢?記者逐個對其查詢和走訪發現,絕大多數已經在網絡平臺上難覓蹤跡,但仍有些點點滴滴的不規范痕跡。
比如美團外賣上的“峰味香黃燜雞米飯”,平臺顯示其地址為寧海東路93號,營業執照顯示為上海市長寧區麥強小吃店,地
址為定西路1224號第四幢底層。目前在平臺上仍能查到其網頁,但狀態顯示“休息中”。
大眾點評外賣上的“黃開”,平臺顯示其地址為吳淞路371號,未公示營業執照,餐飲服務許可證顯示為浦東新區東波路63號的靜心苑食府,而且還能下單點外賣。記者試著用手機點了個早餐套餐,順利地收到了驗證碼。而“黃開”網頁的點評欄目內頁點開后,卻顯示“該商戶不存在”。
?
?
相關鏈接:
青島再現黑餐廳:店家賣蟹先拔腿 游客花費2876元
外賣盒飯摻頭發 男子循地址找到無證黑餐館
巴黎恐襲后法國圣誕消費緩慢起步 外賣業務增長
一外賣店遭“追呼”對方稱給錢可免災
訂餐APP火爆背后:外賣作坊藏身街巷 衛生情況堪憂
大學生叫外賣吃出一串鑰匙 無辜室友反被打傷入院
福州突查外賣黑作坊 觸目驚心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