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聽說“有球能力”、“無球能力”這樣的說法,卻很少將其量化到數據層面。如今Synergy的攝像統計或許會給出些許答案。聯盟10大得分手有無球的比重和效率各自如何?誰是最平衡的球員?這就是今天要討論的話題。
為了方便對比,我們首先剔除了球員在快攻、進攻籃板和“其他”方面的輸出,畢竟3種方式往往更多處于人數不對等的亂戰形態;剩余8種即陣地戰的一次進攻,則又分成兩種類型。
面框單打、持球擋拆和低位背身屬于有球類型,它們更考驗球員開發進攻機會的能力;擋拆策應、定點投突、手遞手接球、籃下空切和無球掩護屬于無球類型,它們更考驗球員終結進攻機會的能力。
在傳統的籃球觀念里,前3項出色的球員往往被視為大神,畢竟沒有優異的進攻技術是不可能勝任主攻任務的。但隨著這項運動逐漸進化,更加強調節奏和空間,后5項出色的球員也越發受到重視。如果身為巨星真能做到兼顧有球和無球,那更是意味著圍繞他們建隊的難度大幅縮小。接下來就按照有無球比重距離50%的遠近(越遠說明越不平衡),來看看得分榜前10的球員都是怎么做的:
10、威斯布魯克
有球比重85.5% 得分率第9(僅指10人中的排名,以下同)
無球比重14.5% 得分率第7
威少每36分鐘會有17.7次有球進攻,是無球的將近6倍。他光是擋拆就達到11.8次,另外面框或背框單打還有5.9次。威少并不特別以效率見長,免不了每次輸球都被揪出來批評一番。但其實他的有球確實夠生猛,能靠它吸引大量包夾并造成后續助攻,對其球技彈性就沒必要吹毛求疵。何況威少的亂戰能力也十分了得,另有7.1次進攻來自反擊或前場籃板。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