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瓊山啟動“文明交通志愿服務” 為進一步做好“創文”工作迎“國檢”,瓊山區“雙創”工作指揮部按市委市政府、區委區政府的迎檢期間工作部署,充分利用區機關志愿者和青年志愿服務力量,全面啟動“文明交通志愿服務”活動。 本報記者史瑞麗 通訊員龍泉 攝
本報記者陳小萍 見習記者李路明
街道變得干凈了,空氣變得清新了,天空變得更藍了,相信每一個生活在海口的市民都感受到了“雙創”帶來的變化。為進一步推進海口“雙創”工作,真正讓“雙創”走進每位市民心中,本報今起開設“‘雙創’論壇”欄目,讓社會各界探討“雙創”工作中的經驗措施或難點問題。廣大讀者對海口“雙創”工作如有建議和意見,可撥打本報熱線66812555反映。
12月8日,一場關于志愿服務建設的座談會在海口市“雙創”工作指揮部舉行。會上,上海市志愿服務公益基金理事長、上海市志愿者協會副會長陳振民的志愿服務理念引發與會者共鳴。
“志愿服務要堅持‘以塊為主、條塊結合’的運作模式,在服務中體現管理。”他分享理念,同時表示,“只有貼近社區、貼近群眾的項目化志愿服務,才能達到‘服務他人提升自己’的道德追求。”
專業服務需求增長
海口的青年志愿者人數越來越多。目前,全市注冊的青年志愿者人數達7萬多人,占全市團員總數的92.45%,注冊成為志愿者的團員青年服務時長約190萬小時。
然而,志愿服務工作在發展中卻遇到了不少瓶頸。對于志愿服務,社會需求已經不局限在掃大街、搬東西等純粹的體力型服務,應急救援、生態環保、助老助殘、法律援助等專業服務需求日益增長。
“雖然志愿者參與熱度很高,但不可否認,目前志愿服務建設仍然存在不少難題。”談起志愿服務工作,共青團海口市委員會書記周健頗有感觸。他說,參與志愿服務的人員大多數是在校學生,因此專業化成為了志愿服務工作的軟肋。“專職志愿者相對較少,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志愿人員職業精神的缺乏和專業能力的不足,從而影響志愿服務的效果和質量。”
項目,是志愿服務的生命線。只有立足實際,探索志愿服務項目化發展的創新之路,以項目運作,打破運動式志愿服務的藩籬,才能真正實現志愿服務可持續發展。對此,周健表示,近年來團委組織相繼推出了“陽光扶老”、“清潔海灘”等系列志愿項目,但總體而言,志愿服務項目化不普遍,很多志愿服務活動停留在一次性,成了“一錘子買賣”,“另外,志愿服務品牌少,與省會城市的要求和需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社區志愿服務初見成效
為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海口印發《海口市關于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的實施意見》,明確要求加強志愿服務陣地建設。同時選擇部分社區,安排專門經費,建設社區志愿服務站示范點。
“目前,海口主城區一共有154個社區。其中,20多個社區的志愿服務工作開展得比較好。”海口市民政局副調研員楊素華介紹,今年以來,特別是“雙創”工作啟動以來,市“雙創”工作指揮部、市文明辦、民政部門等多個部門聯動,負責社區志愿服務工作統籌、謀劃、組織、協調等工作的機制。“明確了開展社區志愿服務工作的主體為社區居委會,社區主任作為社區志愿服務工作直接負責人。同時要求各社區全年主動開展社區志愿服務活動不少于6次,還要制定月報制度、臺賬制度。”
“成效是有的,但目前社區志愿服務沒有形成統一的章法,參與志愿服務的人員多為網格員、在校大學生。”楊素華表示,當前我市社區居民志愿行為不足,參與程度較低,在社區建設中的作用仍然十分有限,“因此,如何提高居民對志愿服務的認知程度,激勵更多的居民參與志愿活動,成為今后必須著重解決的問題”。
讓“全民公益”深入人心
志愿服務是現代文明的結晶,是學雷鋒活動的發展和延續,是新形勢下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途徑。目前,海口市的“雙創”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志愿服務作為文明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成為了推進“雙創”工作順利開展的必要條件和重要環節。
“我們應該客觀地評價海口的志愿服務工作還存在諸多問題與不足。具體表現為項目開展不普遍,社區服務與‘四助服務’(助殘、助弱、助老、助困)等日常性志愿服務開展尤其缺乏。”海口市“雙創”工作指揮部專家組組長、市社科聯主席詹長智表示,由于缺乏激勵機制和培訓環節,我市志愿服務的效率不高,志愿服務的專業性和普遍性均不強。
為此,詹長智建議,要健全志愿服務保障制度,完善社會志愿服務體系,推動志愿服務活動制度化和規范化;要建立社會各方力量廣泛參與的志愿服務團隊和項目;要開展全市性志愿服務骨干培訓和志愿服務文化宣傳。“我們應該抓住‘雙創’這一難得的機遇,讓志愿服務精神和志愿服務文化深入人心,讓‘有困難找志愿者,有時間做志愿者’成為椰城的新風尚,讓‘全民公益’的理念真正在海口深入人心。”
在服務中體現管理
“海口應順勢而為,借助‘雙創’的有利契機,建立、完善城市志愿服務體系。”在精神文明領域奮戰了多年的陳振民,對于志愿服務建設心里有著一桿秤:“原則就是立足社區,堅持‘以塊為主、條塊結合’的運作模式,在志愿服務中體現管理。”
陳振民認為,志愿服務首先要做好頂層設計,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同時要堅持“以塊為主、條塊結合”的社會化運作模式,搭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社會關愛之網,著力推動志愿服務制度化和常態化。“文明辦等單位部門要充分發揮牽頭組織作用,為志愿服務建設創造條件。”
“志愿服務的終端在社區,服務對象在社區,困難群體在社區,落實具體在社區。”陳振民認為,當前的志愿服務工作,社區是最基礎、最基本、最基層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建立社區志愿服務中心,通過意愿和需求紐帶整合社區志愿服務力量。另外,志愿服務活動項目的設計要以需求為導向,以就地、就近、就便、可持續開展為條件,依托社區志愿服務中心、依托信息化建設,實現與項目便捷有效的聯系、對接和管理,提高運行效率。
“在社區志愿服務力量中,要有服務的志愿者,也要有管理的志愿者。”陳振民表示,志愿服務工作應以“服務中體現管理”的管理模式,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地開展志愿活動,才能有力地推動志愿服務事業的發展。
海口網12月15日訊
?
?
?
相關鏈接:
海口龍華區多支青年志愿者團隊入社區服務為“雙創”出力·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