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敏,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他對管理模式的不斷創新受到國內外管理界贊譽,曾獲得2011年度“全球睿智領袖精英獎”、“IMD管理思想領袖獎”。不久前參加全球最具影響力的“50大管理思想家”頒獎典禮,被授予Thinkers50杰出成就獎之“最佳理念實踐獎”。嘉賓供圖
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認為,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互聯網時代一定要改變,否則時代就會拋棄你。轉型之后的海爾,將從“制造產品”變為“制造創客”。
停留在大規模制造會被邊緣化
新京報:2000年,你就表示“不觸網就死”,但為什么直到2012年才正式宣布實施網絡化戰略轉型?
張瑞敏:海爾以七年為一個發展戰略階段,但不是說必須要等到七年結束再到下一個七年開始,每一個戰略階段都是上一個戰略階段的承接,每一個戰略階段都鋪墊了下一個戰略階段。其實每一次戰略轉型都是海爾創新發展的必然,也是完全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
新京報:為什么一定要顛覆傳統模式,創建互聯網模式?
張瑞敏:因為商業模式、制造模式、消費模式都發生了顛覆。
商業模式從分工式演變為分布式,互聯網使得所有東西都可以在網上互相連通,分布式把所有資源連接在一起,誰能夠把它連接上,誰就可以獲得更多用戶。
制造模式從大規模制造到大規模定制,如果我們還停留在大規模制造,就會被邊緣化。
消費模式從產品經濟到體驗經濟,過去產品經濟時代,企業就是做產品的,做出產品之后一步步地分銷出去,現在是體驗經濟,用戶在網上,誰滿足我的要求體驗好,我就要誰的,體驗不好隨時更換。
所以,互聯網時代,一定要改變,否則時代就會拋棄你。
海爾讓每一個人都可以創業
新京報:轉型之后,海爾公司的定位會發生什么變化?
張瑞敏:企業原來以自我為中心,現在只是互聯網的一個節點。打個比方,一臺電腦接入互聯網后,可能無所不能;企業也是這樣:如果接入互聯網,可以有很多資源供你整合,如果離開互聯網,至少會被邊緣化。
成為互聯網的一個節點后,海爾的定位要從“出產品”轉為“出創客”,原來就看生產、出售多少產品,互聯網時代要看能出來多少創客,能創造出多少新的東西。要把最底層的員工都“解放”,讓他們可以自己成立企業,可以自主和互聯網的資源連接到一起。
新京報:你做企業管理這么多年,你認為企業管理最核心的要素是什么?
張瑞敏:總結出來就八個字,“企業即人,人即企業”。所有企業,都不是看資產負債表上的資產有多么好,而是經營這些資產的人是什么樣的素質。同樣一個企業,同樣一套設備,同樣一種硬件,由不同的人經營,不同的員工,有不同結果。
所以,企業能不能發展壯大,就是要看人的價值。
同時,我們跟著互聯網轉型,讓每一個人都可以創業,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企業家。
互聯網企業應是一個生態系統
新京報:到底什么樣的企業才算是互聯網企業?
張瑞敏:很多互聯網時代的企業只不過利用了互聯網技術,其實不能算互聯網企業。我自己的感覺,互聯網企業應該是一個生態系統。凱文·凱利有一句話說得非常經典,“所有的公司都難逃一死,所有的城市都近乎不朽。”為什么?因為所有的公司都是封閉的,而城市是開放的,是不斷演化的。所以,公司可能到最后就被自己憋死了。
凱文·凱利還畫了一個山峰、一個低谷,認為海爾做白電到了最高,要降到山谷,然后才能爬到互聯網的另一個新高度。我說,如果到這個份上,幾萬人吃飯怎么辦?而且還不一定能夠爬上去。所以,我們采取的辦法是變成生態圈,變成一個個小公司。一百個小公司,有幾十個發展起來就好辦了。
新京報:互聯網時代,傳統企業紛紛尋求轉型,你有什么經驗和建議?
張瑞敏:傳統企業每天就是在跑步機上跑,為什么?因為產品導向。目標是什么?全世界產量第一。而產量后面的用戶是誰?我不知道。只知道產品要好,有經銷商要,可以賣出好價錢。甚至,可以說不僅不知道用戶是誰,連顧客是誰都不知道,誰買的也不知道。
融入互聯網是指什么?就是一條,要能夠做到用戶導向,要從追求產品的數量變成用戶資源。在轉型中,這一點非常非常關鍵。
語錄
壹
制造模式從大規模制造到大規模定制,如果我們還停留在大規模制造,就會被邊緣化。
貳
互聯網時代,一定要改變,否則時代就會拋棄你。
叁
融入互聯網是指什么?就是一條,要能夠做到用戶導向,要從追求產品的數量變成用戶資源。
?
?
相關鏈接:
網友熱議:互聯網深刻改變浙江人衣食住行?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