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 明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 信息與社會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
12月16日,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提出了推進全球互聯網體系變革的“四項原則”及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五點主張”,這成為中國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網絡空間的系統性原則與方略。當前,全球網絡空間治理仍深陷安全與自由、政府與市場、單邊與多邊等諸多矛盾之中,國際社會尚未給出各方普遍認同的網絡空間治理方案。習主席最新闡釋的“四項原則”、“五點主張”承襲了中方謀求和平、合作、共贏的網絡空間治理理念,并進一步提出構建多方參與的全球網絡空間治理體系。尤其是,習主席講話再次明確宣誓“網絡主權”立場,彰顯中國政府坦承網絡治理關切、務實推進網絡空間治理進程的合作態度。
當前,行為準則與發展模式是全球網絡空間治理的核心議題,準則決定網絡空間各行為體的關系與格局,模式決定網絡空間的運行方式和發展方向。無論網絡空間行為準則、還是網絡空間發展模式,政府角色定位都至關重要。習主席關于網絡主權的相關論述表明,中國政府承認主權平等公認的國際準則適用于網絡空間,也致力于探索符合網絡特點的多邊網絡空間治理模式。
網絡主權是國際政治現實的必然。當前,主權國家是國際政治活動的主體,國際社會仍無法脫離“無政府狀態”的現實。數據在互聯網上跨國界傳播,賦予了網絡空間更多的全球屬性,開放、統一也成為互聯網的根本特征。但由于網絡基礎設施、互聯網用戶的國家屬性,超脫于各國政府管轄的全球網絡空間還只能是“幻景”,起碼在國家消失之前如此。因此,宣誓網絡空間的主權并非爭奪所謂的控制權,而是對當前國際政治環境的客觀、理性認識。
網絡主權意味國家網絡責任。目前,國際社會基本達成一致,不能放任網絡空間成為“蠻荒的西部”,這需要主權國家制訂國內外網絡政策時,既要維護本國網絡安全,也要維護全球網絡空間穩定。7月,中國、俄羅斯、美國、英國、法國、日本、巴西、韓國等20個國家代表組成的聯合國信息安全問題政府專家組(UNGGE)向聯合國秘書長提交報告,各國首次同意約束自身在網絡空間中的活動,具體包括不能利用網絡攻擊他國核電站、銀行、交通、供水系統等重要基礎設施,以及不能在IT產品中植入“后門程序”等。在承認網絡主權的前提下,各國政府才能更好發揮管理職責,并積極推進國際網絡空間治理進程。
網絡主權不排斥多方參與網絡治理。網絡主權賦予了政府網絡管理職能,但并不會否定其它利益相關方的作用。政府是網絡空間多邊治理體系中的主要一環,尤其面對越發嚴峻的網絡恐怖主義形勢,政府必須承擔起更大的安全責任。針對網絡空間的技術標準、協議等議題,產業界和技術社區掌握更新的技術和動向,比政府優勢更多,也必然發揮各大作用。因此,政府與國際組織、互聯網企業、技術社群、民間機構、公民個人等一道研究制定全球互聯網治理規則,才可能構建合理的網絡空間治理體系。
網絡主權不等同于政府網絡控制。有人擔心,強調網絡主權將鼓勵政府嚴格管控國內網絡,進而導致全球互聯網的分裂和碎片化。其實,網絡主權是對國家管理網絡權力的尊重,網絡主權原則并不意味著放任國家濫用管理權力。如同國家主權并不必然導致國家暴政,網絡主權也不能與網絡控制劃等號。因此,網絡主權的執行就至關重要,國際社會應共同探討網絡主權施行的規范和原則,以防止網絡主權被濫用,維護開放、統一的全球網絡空間。
在全球網絡治理過程中,“網絡主權”可能遭遇各種問題和挑戰,也可能會被某些方面誤解乃至排斥。但更多人相信,尊重網絡主權將推進全球網絡空間治理進程,網絡大國必須承擔起相應責任,攜手探索“互聯互通,共享共治”的網絡社會。(張明)
?
?
相關鏈接:
【烏鎮峰會大家談】立足中國,放眼世界——習近平對互聯網發展的關切和情懷
讓互聯網成為“中國創造”的新名片
一畝田CEO受邀參加互聯網大會 互聯網+農業倍受關注
中國建筑電商上海試水 響應“互聯網+”戰略
“互聯網之光”博覽會:創新之光彰顯中國力量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