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浙江烏鎮開幕。 新華社記者 劉杰 攝
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16日至18日在浙江烏鎮舉行,中外各界人士圍繞互聯網+、數字絲路、互聯網創新、網絡安全、文化與傳播等話題,在各個分論壇上展開熱烈討論。
“互聯網+”時代,如何實現制造業轉型升級和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
當前,世界經濟格局深刻調整,進入一個整體速度放緩的“彎道”,全球制造業競爭升級,作為全球第一制造大國的中國,面臨著發達國家先進技術和發展中國家低成本競爭的“雙向擠壓”。挑戰面前,如何實現中國制造業“彎道超車”?
浙江省省長李強指出,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基礎,以“互聯網+”制造為趨勢的新工業革命是中國制造擺脫“雙向擠壓”的戰略機遇;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的信息化和工業化的深度融合是中國工業經濟“彎道超車”的最佳路徑。
在海爾CEO張瑞敏看來,對于傳統企業來說,轉型成為互聯網企業,首先就要做到和用戶“零距離”。互聯網企業首先是能夠融入互聯網的企業,而不是僅僅應用一些互聯網技術的企業。互聯網企業就是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各種資源,可以開放自己,可以和互聯網一起成長。
不僅僅是制造業,金融業也在與互聯網深度結合。近年來互聯網金融在中國呈現出爆發式增長的態勢,在滿足小微企業中低收入階層、提升金融業整體服務質量和效率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時文朝認為,普惠金融突出的兩個字,普就是廣泛的意思,惠就是便宜。“互聯網+”和金融業的結合,為普惠金融確實提供了一條比以前更為現實的路徑。
數字中國,借力互聯網轉型升級在“數字中國”
論壇上,與會嘉賓深入分析了當前中國互聯網發展面臨的機遇,探討了傳統行業如何積極擁抱互聯網、借助互聯網的力量實現轉型升級,并建言要進一步優化互聯網發展的投融資環境,讓更多的企業脫穎而出。
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主席王欽敏表示,數字中國已經成為中國數字經濟的時代符號。他說,數字中國有五大著力點:鼓勵創新、堅持協調、瞄準綠色、堅持可持續開放、促進共享。
富士康科技集團創辦人兼總裁郭臺銘表示,未來實體經濟的趨勢是“實虛結合、硬軟整合”的時代。在走精密工業的時候,硬件的思維和軟件的思維會有一些不同。軟件的思維可以非常快,可是硬件的思維要大量的積累。
互聯網創新,經濟發展的新空間
創新是互聯網發展的重要課題。與會嘉賓們認為,互聯網行業在中國的發展已經超越了其本身的領域,與實體經濟各行各業的連接規模越來越大。互聯網在改變人們的生活,在經濟以外以及社會影響方面的推動越來越多。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陳肇雄說,互聯網作為創新最快的領域,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最核心的驅動力量,不僅是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支撐,更是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關鍵平臺。打造實力雄厚的現代互聯網產業體系,對引領新常態、打造新動能、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百度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表示,整個移動互聯網已不再是一個統一、完整的生態系統。移動互聯網上不僅有信息和內容,更多是服務,因此靠單一的索引技術已經不能滿足整個互聯網信息的需要。
騰訊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表示,未來,互聯網信息終端的演變將決定下一個顛覆性的產品,決定下一代移動互聯網、新一代的信息社會應該往什么方向走。
互聯網技術與標準,互聯互通的基石
本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以“互聯互通·共享共治”為主題,與會業內人士認為,各方應當加強合作,共同推動互聯網技術與標準的規范化。
國際電信聯盟秘書長趙厚麟表示,國際電信聯盟制定的標準完全針對于一些昂貴的市場,為市場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鼓勵發展中國家發展,使他們受益于費率的降低。
全球移動通信協會首席執行官兼董事約翰·霍夫曼表示,在“互聯網+”快速推進的今天,物聯網大規模部署正在逐漸轉變人們生活和工作方式。應積極聯合更廣泛的企業和組織去實現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互聯,使生態系統內各垂直行業平臺更加規范化,同時力求簡化業務流程,從而降低運營成本和提升性能。
數字絲路,驅動“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
在共建“一帶一路”進程中,互聯網必將發揮其獨特作用。在“數字絲路”分論壇上,各國嘉賓分享和交流了各國信息基礎設施的發展經驗和重要成果,深入探討了互聯網背景下如何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以實現“一帶一路”的宏偉愿景。
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理事長馬利表示,如何推進這條“數字絲綢之路”的建設,如何秉持絲綢之路的精神,需要達成四點共識:打造互聯互通的數字絲路、打造和平安全的數字絲路、打造優勢互補的數字絲路,打造合作共贏的數字絲路。
馬爾代夫財政國務部長穆罕默德·阿什馬勒表示,馬爾代夫在“海上絲綢之路”大有可為。他感謝中國政府關于亞投行的倡議,認為這將會引導大量的投資、推動貿易的發展,并對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十分有幫助。
網絡安全,攜手應對新挑戰
如何搭建一個交流網絡安全技術的重要平臺、促進全球網絡安全合作的重要橋梁、讓世界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是本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網絡安全分論壇的重點討論議題。
與會者認為,網絡反恐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維護網絡空間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為更好應對網絡安全新挑戰,需要健全網絡安全立法、建立全球共治執法合作體系、充分發揮企業作用,讓安全云與大數據服務于網絡安全建設。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烈宏表示,維護網絡空間安全需要各方付出努力,企業的作用同樣是不可或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中的企業應當承擔責任。
網絡空間治理,共建包容、互信
網絡空間治理分論壇聚合了相關領域的專家力量,分享互聯網治理最佳實踐,共同探討如何共建包容、互信的國際網絡空間治理體系。
工信部副部長陳肇雄表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順應世界發展大勢,符合各國人民愿望。將進一步完善協同治理體制,提升行業管理水平。鼓勵支持不同主體參與互聯網管理,形成政府監管和多方協同相結合的互聯網治理體系。加強互聯網基礎資源管理,完善網站備案管理制度,深入推進信息網絡實名制。加快發展國家頂級域名和中文域名。推動國際互聯網治理新體制建設,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和治理規則制定、互聯網基礎資源分配、ICANN改革進程、IGF組織活動等。
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ICANN)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法迪·切哈德表示,技術創造了互聯網,而技術將繼續塑造互聯網的未來。技術創新同時也可以給我們打開新的大門,找到一些根本性的、變革性的、完全不同的一些解決方案,幫助我們更直接有效地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
互聯網文化與傳播,推動文化的繼承弘揚和交流創新
在互聯網文化與傳播分論壇上,嘉賓們認為,“互聯網+”時代下民族文化傳承所面臨多重挑戰和機遇,各國應主動利用互聯網時代帶來的技術便利和溝通變革,和諧有序地傳承本民族文化。同時,積極推動蓬勃發展的新興媒體與傳統媒體在互聯網時代文化傳播方面創新融合、協同發展。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副主任任賢良在致辭中指出,利用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做好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既需要深刻把握互聯網的內在規律,也需要尊重人類文化發展的一般規律。在互聯網時代,推進文化傳承與創新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使命,應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秉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價值理念,堅持多元、平等、包容的文化。
論壇上,由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聯合中國文化網絡傳播研究會、人民網、新華網、中國文明網、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106家互聯網機構共同發起《讓互聯網成為愛的海洋——發展網絡公益倡議書》。
兩岸四地互聯網發展,打造新增長極
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設置了“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互聯網發展論壇”,與會嘉賓認為,在“互聯網+”成為國家戰略的大背景下,兩岸和港澳互聯網業界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只要攜手合作,就一定會創造更多商機和收獲,預計互聯網的發展將成為兩岸和港澳合作的新的重要增長極。
經濟日報社社長徐如俊認為,推動兩岸和港澳互聯網業界發展需把握三點,一是共同把握移動互聯網帶來的創新機遇;二是在移動商務大潮中乘勢前行,拉動兩岸和香港、澳門的生產與消費;三是發揮媒體在信息傳播和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發表致辭說:“中國人的互聯網運用已經是世界第一,我們必須利用這個大好機會將海峽兩岸與港澳地區的中國人團結起來,大家集思廣益,充分發揮中國人的智慧,不但要參與網絡規則制定,同時持續創新商機,一起來改善國人方便、幸福的環境,更一起來賺世界的錢。”
?
?
?
相關鏈接:
外媒熱議世界互聯網大會:網絡空間不應成為“戰場”?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