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心殿。
數字館。
昨天,故宮博物院“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啟動、北院區項目啟動、數字故宮在線項目發布、端門數字館開館試運行”系列項目活動在端門數字館舉行。
其中清朝最高權力中心所在地養心殿,啟動了上百年來首次大修。據介紹,距離養心殿上一次局部維修已過去了35年。
現場
保存現狀較差建筑多處出現裂痕
昨天,單霽翔站在養心殿正殿前宣布:“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正式啟動了。故宮百年大修工程從2002年開始至今,一座座宮殿陸續得到修繕。到2020年,包括養心殿在內的整座皇宮將重煥光彩。”
據悉,故宮每年約1500萬游客中,有大約500萬游人都會選擇前去觀看養心殿。
養心殿坐落于紫禁城后部乾清宮西側,始建于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是清朝最高權力中心所在地。清朝共十位皇帝曾先后在養心殿居住執政,是清代帝王使用時間最長的勤政燕寢之所。
但由于條件限制,目前游人只能扒著窗口看看養心殿的大概。大修完成后,養心殿將向游人全面開放,其中還將復原御膳房為皇家烹飪的場景。
昨天,記者在現場看到,養心殿區域的建筑由于長期未進行系統的修繕保護,保存現狀較差,亟待全面整修。比如,這一區域內的瓦頂天溝現狀較差,養心殿與抱廈之間的天溝防水層表面普遍存在開裂情況;墻體空鼓、風化情況明顯,部分建筑墻體有縱向裂縫;油飾保存較差,油皮普遍粉化失光、個別油飾地仗龜裂、油皮剝落、地仗剝落見木骨,局部建筑油飾問題嚴重;室內頂棚裱糊大面積撕裂下垂,甚至脫落,暴露白樘篦子木欞條等。
意義
突破現有機制實現“研究性修復”
而本次養心殿修繕的意義,并不簡單等同于以往古建筑的大修。據介紹,此次修繕,故宮博物院經上級部門批準,將突破現有部分體制機制對于古建筑修繕的約束,研究“研究性修復”的策略、技術方法和實現途徑,嘗試突破現有的材料供應束縛、工匠與研究者聘用障礙,希望能夠率先實現“研究性、預防性”為主的科學修復,為國內文物建筑保護工程做出表率。
故宮將借助此項目,在全國率先嘗試開辟文化遺產保護的新途徑,建立工匠招募、考核與培訓機制,建立官式古建筑修復材料供應基地,制定材料性能標準,為挽救瀕臨消亡的古建筑營造工藝、裝修工藝以及文物修復工藝做出貢獻。同時,計劃恢復古建筑“八大作”,即瓦、木、土、石、搭材、油漆、彩畫、裱糊的匠師培養機制,將文獻研究、保護修復、檢測分析、價值評估的專業梯隊建設起來,為將來文物建筑遺產的保護儲備新生力量。
體驗
端門“虛擬紫禁城”妙趣橫生
即將于12月22日至明年1月17日開館試運行的故宮端門數字館目前預約窗口已經打開,面向普通觀眾預約免費參觀。昨天,記者到現場進行探訪,揭開數字館的神秘面紗。
看點1
繪畫珍玩“活”起來
記者在現場看到,數字館的一大特點是“活”。在這里,游人可以看到,黃荃傳世之作《寫生珍禽圖》中描繪的二十四只栩栩如生的禽鳥昆蟲全都“活起來”。畫作再現了鳥蟲的動作、聲音,讓觀眾真切地體會到該作品的“鮮活如生”,在趣味交互中深入理解藏品的價值。
在“石渠寶笈特展”中看不過癮的觀眾,還有機會和《清明上河圖》這幅名作更親密地接觸。數字館內采用3臺高清投影機,拼合出8×2米的超大屏幕對其進行展示,其中40余個局部能夠放大觀看。
看點2
50件文物可觀細節
故宮作為國內館藏最豐富的博物館,藏瑰納寶,品目繁多。但很多奇珍異寶只能深藏庫房,不能與觀眾常常見面。為此,數字館內設置了“數字多寶閣”,以9列2排共18塊高清屏幕組成,精選近百件故宮典藏器物的高精度三維模型進行360度展示。其中約50件文物可以伸手觸摸、縮放,觀看細節,還有7件文物,利用多媒體方式向觀眾進一步詳細解讀其中的信息。比如一件琺瑯開光提梁壺,觀眾用手指在屏幕上點燃火種,精美的琺瑯壺便冒出了熱氣。
看點3
虛擬空間榻上賞寶
三希堂位于紫禁城養心殿之西暖閣,面積僅8平方米,還被槅扇劃分為內外兩部分,因乾隆皇帝收藏、欣賞三件稀世法書珍品——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并衍生出三希堂法帖,而在中國文化史上占據重要地位。但由于面積狹小難以開放,觀眾只能隔著玻璃張望。本項目首次嘗試利用高清投影系統構建起三面包裹的沉浸式立體虛擬環境,高度仿真模擬三希堂。
游人只要站在原地,帶上3D眼鏡,操縱手柄,就能夠體驗自己向皇帝一樣坐在龍榻上,而三件稀世珍品就擺在眼前的條案上。
故宮北院區2020年將開放
2020年10月10日,位于南沙河附近的故宮博物院北院區將開放,102000平方米區域內將集文物展廳、文物庫房、文物修復及對外展示用房等功能。
北院區的建設旨在解決故宮博物院大型珍貴文物,比如家具、地毯、巨幅繪畫、鹵簿儀仗等,因場地局限而長期無法得到有效修復和故宮博物院大量文物藏品長期無法得到有效展示的問題。按照計劃,北院區每年接待觀眾不少于300萬人次,將有效緩解故宮博物院的觀眾接待壓力。同時,北院區內還將進行園林景觀建設,與八達嶺長城、十三陵、頤和園等世界文化遺產組成重要的文化旅游線路。
目前,海淀區政府已初步擬定西玉河村崔家窯村莊騰退實施方案,制訂定了騰退、搬遷和后期實施計劃,開展入戶調查,啟動非住宅騰退、騰空房屋拆除等諸多相關工作。
臺北故宮發圖冊迎新館
臺北故宮博物院位于嘉義的南部院區將于28日開館試營運。昨天,博物院在嘉義發布8本開幕首展圖錄和兩部影片,讓觀眾先睹為快。
臺北故宮南院首展將由5個常設展、3個特展和2個國際借展組成。圖冊配合首展的主題,分別為《佛陀形影——院藏亞洲佛教藝術之美》《錦繡繽紛——院藏亞洲織品展》《芳茗遠播——亞洲茶文化展》《越過昆侖山的珍寶——院藏伊斯蘭玉器特展》、《藍白輝映——院藏明代青花瓷展》《尚青——高麗青瓷特展》和《揚帆萬里——日本伊萬里瓷器特展》。兩部影片分別是紀錄片“奔流不息——嘉義發展史”和短片“認識亞洲——新媒體藝術展”。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在發布會上表示,故宮南院的展品90%為故宮館藏,臺北院區知名的展品未來將逐步到南院展出。
據介紹,此次南院首展,臺北故宮將首次全本展出清朝康熙八年(1669年)編寫的內府泥金寫本藏文《龍藏經》。馮明珠介紹,這部經書體積龐大,臺北院區沒有足夠的展覽空間,所以多年來從未全部展出過。配合此次展出,臺北故宮還同步出版了有關這部《龍藏經》的最新研究成果《殊勝因緣——內府泥金寫本藏文龍藏經探索》。此部經書將成為南院的常設展品。
?
?
相關鏈接:
故宮端門數字館22日起開放 需登錄官網預約報名?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