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至18日,全球互聯網精英匯聚烏鎮,媒體聚焦,各顯神通。在眾多報道中,全網統一冠名、統一標識,被概括為“三談一漫平”的系列評論文章頗具網上人氣,網民贊其“發聲快、解讀準、聲勢猛”。
50余篇“烏鎮峰會專家談”匯集了知名高校院所和學術機構專家學者聲音。100多篇“烏鎮峰會大家談”反映了廣大網民看法。而“烏鎮峰會老外看”則是海外學者專家的國際視角。
這“三談”由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網、光明網、中青在線等多家中央新聞網站和部分地方新聞網站共同創作,緊扣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會前、會中和會后不同階段輿論關注重點密集發聲。各家網站優勢互補、積極創新,多維度深刻闡釋和反映了習近平主席講話精神和中國互聯網的發展。該系列文章在12月10日、15日、16日三個重要時間節點掀起了網上輿論高潮。
此外,在12月16日習近平主席出席大會并發表主旨演講后,央視網及時策劃推出一期集中英文評論、動畫動漫和H5于一體的“習主席烏鎮峰會演講漫評”,按照“專業動漫+專家點評”模式,以形象幽默的動漫、短小精悍的評論和新穎活潑的形式,生動解讀了習主席主旨演講精神。
“三談一漫評”因其全方位、多維度、立體化的觀察,既反映了本次互聯網大會的世界性,也體現了國內網站的國際視野和影響力。
專家談:睿智深刻發人深省
“習近平在烏鎮的講話,全面呈現了中國對推動全球網絡治理體系的觀點,也體現了習近平的網絡觀。”
清華大學國際關系學系副主任趙可金在中國網發表的《烏鎮峰會專家談:習近平的網絡觀順應了時代》,對習近平主席的講話要點歸納為互聯網革命、網絡治理四原則、網絡命運共同體。
趙可金文章說:“中國已是當今世界的一個互聯網大國,習近平的網絡觀順應了時代特點,融匯了東西方智慧,弘揚了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是當前對于互聯網秩序的創新性思考,必將對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產生深遠的影響,做出巨大的貢獻。”
而法制網刊發的《互聯網治理四項原則基于國際法理應成全球準則》一文,認為習主席提出的“全球互聯網治理四項基本原則”和當年中國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有著同樣重要的意義。
文章認為,經過半個世紀的洗禮,“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已經成為指導國家間關系的國際法基本準則,今天依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全球互聯網治理四項基本原則”根植于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不但反映了互聯網時代各國共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價值取向,而且也反映了互聯網時代“安全與發展”為一體雙翼的主潮流,將逐步被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接受,是規范國際網絡空間關系的重要準則,必將成為治理全球互聯網秩序和規范國際網絡空間關系的國際法原則。
大家談:通俗易懂特色鮮明
“古鎮是典型的江南水鄉,水是溫柔、智慧、仁德的象征,同時也是川流不息、交流融通的象征,江南之水恰如互聯互通的互聯網,將信息、文化傳到世界各地”。
中青在線12月13日刊發網民文章《上善若水,互聯互通——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中國氣質》,將烏鎮的流水和互聯網的“互聯互通”巧妙地聯系起來。
文章說:“互聯網如水,它如水銀瀉地般無孔不入,又如滔滔江河般川流不息,它潤澤萬物、澤被蒼生,它交融互見、創造財富,但它也可能變幻莫測、泛濫成災。”
作者認為,面對互聯網,我們應該“互聯互通、共享共治”,全世界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這是世界互聯網大會的意義所在,也是全世界共謀發展合作的福音。”
老外談:境外視角新穎獨特
“老外談”更是角度新穎獨特。比如中國網刊發的《中國拒絕網絡霸權》是一位巴基斯坦記者發表的對此次世界互聯網大會的看法。
“每個國家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網絡發展道路和相應的規則。但是,只有通過其它國家的干預策略來抵制雙重標準和網絡霸權的現象,才能保障網絡空間。”
這位記者寫道:“如今,全世界都遭受著恐怖主義的威脅。恐怖組織也會使用先進的交流途徑。更嚴重的是,一些網絡犯罪也層出不窮,包括洗錢、網絡恐怖主義、網絡偷竊、黑客入侵、賭錢、毒品走私等,這些都需要通過國際法律應對。現在是時候建立一個和平的、沒有監控、攻擊和恐怖主義的網絡空間了。單一的國家無法達成這一任務,但國際社會可以通過改革現有的網絡治理秩序,尊重人民的合法權利,在言論自由和合法兩者之間取得平衡,從而建立并維持網絡和平和安全。”
新加坡政治觀察家蔡振龍在中國日報網發表文章《穿行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千年古鎮》。文章展現了一位“老外”對這座水上古鎮現代化網絡設施的驚嘆。
從今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開始,“互聯網+”全面滲透到各個領域,深刻改變著中國。烏鎮正是中國“互聯網+”進程的縮影,正如蔡振龍在文末提到,“沉靜烏鎮的古色古香和承辦世界互聯網大會的艱巨任務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伴隨著不同時間維度的融合,這亦是過去與現在、歷史與尖端創新相融合的明證。”
12月17日,中國網發表《對新經濟發展模式“互聯網+”時代的期待》,以日本日中經濟協會北京事務所副所長高見澤學在中國見聞為內容,生動展現了中國互聯網發展帶來的巨大變化,包括網商崛起、網絡服務完善,以及互聯網安全隱憂。
互聯網改變中國,這種跨國界的融合與改變讓世界對中國刮目相看,外國人看烏鎮更覺得“臥虎藏龍”。
整體策劃,特色標識,形成傳播聲勢
“三談”文章雖然是各家網站傾力原創,但全網統一冠名、統一使用具有烏鎮特色的水墨畫標識,在網上形成了較強的視角沖擊力和策劃整體性。
中青在線美編趙宏宇談到設計理念時說,“用烏鎮古建筑的輪廓,把‘烏鎮峰會’文字與小橋流水有機結合,盡顯水墨江南風格。”
(“烏鎮峰會專家談、大家談、老外看”系列評論標識)
“三談一漫評”,成為本次互聯網大會傳播的一大特色和亮點。
截止到2015年12月18日14時,在百度中搜索“烏鎮峰會大家談”,網頁相關信息顯示115000個,新聞相關信息顯示2930篇;在百度中搜索“烏鎮峰會專家談”,網頁相關信息顯示156000個,新聞相關信息顯示3360篇。
新浪微博中,網友“歲歲靜好8”在烏鎮峰會話題下留言說:“互聯網已經融入世界的方方面面,深刻改變了人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我們期待這次世界互聯網大會能進一步推動互聯網領域的發展。”
網友“讓正能量不斷溫暖你”說:“中國互聯網發展主張展現三大戰略思維,期待我們國家在互聯網領域能有更多話語權!”
?
?
相關鏈接:
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閉幕?《烏鎮倡議》推動共治?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