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姜宣憑
喊個外賣 肚兒吃壞
“動動手指頭,美食送到手”,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時代,隨著手機外賣APP的推廣,網上訂餐越來越火熱。然而,便捷的背后卻隱藏著安全問題。
12月19日,在武侯區一家科技網絡公司上班的劉先生致記者,前天吃完外賣后,一晚上拉肚子四次,被診斷為急性腸炎。他根據網上地址卻找不到這家店,更別談營業執照了。
網售食品必須在經營平臺進行實名登記并提供相應的經營許可證信息,這在今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新《食品安全法》里有規定,但記者調查卻發現,新《食品安全法》實施以來,一些外賣平臺仍有不少商家證照信息不全。
市民遭遇:
吃外賣一晚跑肚四次
按網上地址找不到商家
“其實也沒真想去追究,就是去說說這個事,結果壓根連店都沒找到。”12月19日,劉先生回憶起自己的遭遇,一臉無奈。
29歲的劉先生在武侯區一家網絡科技公司上班,由于家離公司較遠,加上平時忙起來沒時間下樓吃飯,所以每周都會在手機APP上點幾次外賣吃。12月17日下午,劉先生在網上訂了幾份炒菜,等了快1個小時飯菜才送來,而且有點涼了。
“因為忙著趕一份文案,也就沒在意。結果回家以后半夜就開始鬧肚子。”劉先生說,一個晚上拉了四次,第二天一大早匆匆忙忙趕到醫院,檢查為急性腸炎。在醫院輸完液后,劉先生決定去找一下這個店的老板,于是根據網上的信息找過去,結果卻沒有找到這家店。
“有可能地址填錯了。”劉先生告訴記者自己并不是要找商家賠錢,因為也只是花了兩百多元,但是商家都找不到卻讓他很郁悶。
根據新的《食品安全法》,在網上開店銷售食品,商家也需要提供相應的證照信息。“唉,誰會注意證件不全啊。”劉先生說。
記者調查
外賣平臺部分商家
證照信息不全
10月1日,新《食品安全法》正式實施,即便是在網上開店銷售食品,商家也需要提供營業執照和餐飲服務許可證等。兩個多月,本地餐飲機構的執行如何?劉先生的情況是否僅是個例?
19日上午,記者在手機上打開一款外賣APP,在商家信息一欄里,消費者可以點擊“商家營業執照”和“商家許可證”,查看商家上傳的證照照片和店鋪信息。但根據附近銷量排名,記者查看了排名前10名的外賣餐館,其中近一半的餐館提供的證照信息不全,有的甚至什么都沒有。一家快餐店,證照信息一欄寫著“良心好商家,資格好食材,干凈衛生,好吃得不擺了”,卻無證件信息。
記者又登錄網上其他幾個外賣APP,同樣發現了商家證照信息不全的情況,有的顯示“證件上傳中”,記者以叫外賣為由致電其中一家外賣餐館,并詢問其是否具備相關執照,該餐館老板表示,他們雖然剛開業不久,但各種證照在上月就已經申請下來了,只不過沒有來得及上傳。
此外,其他幾家未“掛牌”外賣經營者也都對記者報以“店剛開不久”、“未上傳”等理由。
部門聲音
網售食品必須實名登記
找不到經營者可向網站索賠
武侯區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新《食品安全法》明確規定,在網上售賣食品的商戶,必須要在經營平臺處進行實名登記,同時,還要提供相應的經營許可證供審查。“也就是說,作為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的提供者,對入網食品經營者有進行安全管理的責任。”
“找不到經營者,是可以向網站索賠的。”該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新《食品安全法》,消費者通過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購買食品,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入網食品經營者或者食品生產者要求賠償。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不能提供入網食品經營者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的,由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賠償。
網站說法
實名認證已啟用 早期入駐商家審核難
記者了解到,如今網上一些購物平臺大都已啟用實名認證,并要求商戶上傳合法證照。
一名大型網購平臺工作人員表示,在他們平臺入駐特別是銷售食品,必須提交經營者身份信息、營業執照、餐飲服務許可證等,經過審核通過后才能開店。
“如果發現商家賣的是假冒偽劣產品,情節嚴重的會直接關閉違法店鋪。”該工作人員說。
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新《食品安全法》的規定推行起來困難也不少。外賣O2O是一個先行的行業,因為競爭壓力等,全行業都面臨早期入駐商家資質審核不嚴的問題。
?
?
?
相關鏈接:
外賣盒飯摻頭發 男子循地址找到無證黑餐館?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