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韓與中澳兩國之間的自貿協議正式生效,由于上述協議的核心是降低雙邊貿易中進口產品的關稅,并在未來三年中將大部分的進口商品的關稅降為零。因此對A股市場上的相關上市公司而言,可謂是一項長期利好。
最高逾9成澳洲、韓國商品實現零關稅
據介紹,《中澳自貿協定》給予了85%的澳大利亞出口中國的商品零關稅,進入協定成熟期后,這一比率可高達95%。這將提高澳大利亞農產品和食品在中國所占的市場份額。相應地,澳大利亞也將零關稅進口中國的電子產品和白色家電。在協定簽訂之前,此類產品進口澳大利亞的關稅是5%。這將意味著澳大利亞民眾可以享受更加廉價的“中國制造”。
而中韓自由貿易協定覆蓋領域更廣、涉及貿易額更大。在關稅減讓方面,中韓自貿協定達成后,經過最長20年的過渡期,中方實現零關稅的產品將達到稅目的91%,進口額的85%,韓方實現零關稅的產品將達到稅目的92%、進口額的91%。另外,產自朝鮮開城工業園區的產品在內的共310項品目獲得韓國原產資格,在中韓自貿協定生效后可立刻享受關稅優惠。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表示,中韓、中澳自貿協定生效后,雙方應該在協定生效之日起,實施各項產品過渡期內的第一次降稅,從第二年開始直至最終降為零關稅,每次降稅應在相關年度1月1日實施。這意味著,中國與韓國、澳大利亞將分別在12月20日協議生效當天實施第一次降稅,然后在時隔11天之后,也就是2016年1月1日實施第二次降稅。
這意味著,消費者可以耐心等待兩周后再出手買入稅率更低的商品。而對于投資者來說,隨著關稅的降低,貿易額的增長,企業發展前景明確,則應當盡早介入。
可關注服裝家電出口及港口海運板塊
申萬宏源的分析師李慧勇表示,中韓自貿協定將拉動我國實際GDP增長0.34個百分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現階段我國面臨的外需疲弱和經濟下行的壓力。從進出口商品分類看,中國出口韓國較多的是農產品、食品飲料、服裝、鋼鐵等,而從韓國進口較多的包括化妝品、電子產品、家電、汽車、半導體等。對于中小工業企業而言,關稅下降一方面降低了進口零部件的成本,另一方面也降低了產品的出口成本,有助于提高國際競爭力和在對方市場的份額。
而中國對澳洲的出口則以服裝與家電為主,因此這兩大板塊的上市公司最為受益。目前國內紡織品出口貿易公司相當多,但是主要的龍頭公司為:江蘇舜天、新華錦、魯泰A等;農產品出口貿易公司則有朗源股份、冠農股份。家電板塊數量更是眾多,投資者可重點關注產品質量較高的白家電類企業。
此外,由于中韓與中澳的貿易大多以海運為主,從而帶來港口吞吐量和海上貨物運輸量的相應提高。因此不少研究人員建議重點關注重要港口的運營公司和海運公司,包括大連港、日照港、天津港、營口港、錦州港、連云港等港口公司以及渤海輪渡、天津海運、中國遠洋、中海集運與中集集團等公司。
?
?
?
?
相關鏈接:
中韓中澳自貿協定正式生效?澳配方奶粉4年內免關稅?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