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北是著名的富油區,這里的石油開采已有很長歷史,然而對當地不少農民來說,石油開采帶來的不是財富,而是污染。今年以來,陜北地區已發生大大小小的原油泄漏事故20多起。長期的原油泄漏造成陜北部分地區飲用水嚴重污染,剛抽出來的水里漂浮著一層“油花花”,村民要用瓢撇了油再擱兩三天才能吃。
8月20日,安塞縣李家溝村原油泄漏現場
飲用水被原油污染
近年來,陜北地區頻發原油泄漏事故。據了解,今年3月至5月間,陜北地區發生7起原油泄漏事故,其中延安市吳起縣3月底發生一起較為嚴重的原油泄漏事故,泄漏的原油在溝道間形成了寬約三四米,長約四五百米的“蜿蜒”的油河。
最近的一次原油泄漏事故發生在8月20日,記者從長慶油田采油一廠了解到,原油泄漏量估計約為1方。現場目擊者告訴記者,泄漏原油流入河道,對周邊近千平方米的農田造成了污染。
2014年6月24日,吳起縣白豹鎮發生一起重大原油泄漏事件。據當地村民描述,泄漏的一瞬間,原油直噴如柱,隨后流入鄉鎮繁華街道,整個白豹鎮彌漫著原油氣味。一時間,泄漏的原油形成了小小的“堰塞湖”。
陜北地區大部分油井屬于陜西延長石油集團和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公司。在陜北地區,延長石油共有19個采油廠,10余萬口油井,原油管道近1400公里;長慶油田橫跨陜甘寧蒙晉5個省份15個地市,下設12個采油廠中有9個在陜北。長慶油田在陜北鋪設的各類原油管道約2.5萬公里。
記者在延安市安塞、志丹、吳起等地走訪時看到,溝峁間的絕大部分山頭都有油井平臺,每個平臺上約有八九口油井,“磕頭機”24小時不間斷作業。
安塞縣招安鎮李家溝村自1986年開始采油,算是安塞縣的“采油老區”。李家溝村一名村民說,在14平方公里的村里,油井就有近400口。“村里油井密度很大,以前是1500米到2000米一鉆,現在是200米一鉆,有的甚至50米一鉆”。
在當地一戶村民家中,記者看到,剛抽出來的水里漂浮著一層“油花花”。這戶村民說,吃這樣的水有六七年了,新抽的水都要用瓢撇了油,然后擱上兩三天才能吃。李家溝村多位村民均表示,自家水井不同程度被污染。村里2014年也打過一口深30米的集體井,但打出來的水還是有油污。
有當地村民說,村里80%至90%的地下水都不同程度被污染。即使原油不泄漏,油井開采時,大型機械對地層的壓裂,也讓原油逐漸滲到了別處,這無疑對土層和地下水有破壞和污染。現在家里的老人和孩子都吃這樣的水,讓他感到很擔憂。
多重原因導致泄漏頻發
記者采訪了解到,原油泄漏多發于每年三四月的河流解凍期,6月至8月的汛期。延長石油、長慶油田多位工作人員表示,原油泄漏頻發大致有三個原因:地質災害較多、管線腐蝕嚴重和管理存在漏洞。
原因之一:地質災害頻發。長慶油田安全環保處何戰友科長介紹,陜北處于濕陷性黃土區域,溝壑縱橫、土質疏松。三四月份河流解凍期間,山體常出現滑坡、垮塌;退耕還林后,汛期雨水明顯增加,小區域的強降雨來勢猛、時間短、常夾雜冰雹,導致原油集輸管道出現錯位、拉斷引發原油泄漏。
原因之二:管線老化嚴重。據何戰友介紹,原油管道壽命一般是20多年。管道使用的前兩三年屬于“嬰兒期”,15年到20年為“中年期”,20年以上為“老年期”。目前長慶油田在陜北的管道60%以上都進入了“中年期”,部分進入“老年期”。
原油屬于油水混合物,陜北原油中含水量比較大,占比從45%至92%不等,其含鹽量高、礦化高,對管道腐蝕嚴重。延長石油集團下屬油田公司安全總監陳東說,兩家公司的油氣集輸管道多為無縫鋼管,延長石油的報廢標準為10年到15年,一般采用低限報廢,如果管線使用頻率低,企業也會延長使用年限。
原因之三:管理存在漏洞。陜北油田開發,被稱為“沒有圍墻的工程”。采油平臺點多、線長、面廣。延長石油集團油田公司西區采油廠黨委副書記王志磊說,原油管道大多埋放在凍土層之下,檢測難度較大。“一般采取按點檢測,無法實現全線覆蓋、無死角檢測。”比如10公里內檢測3到4個點,同時對易發生災害的區域重點檢測,難免會有疏漏。另外,油井多在荒坡荒山上,對監管和巡查也帶來困難。
記者采訪了解到,總體來說,過去的10年間,石油企業高速發展,國內一些油企都以“增井口、增產量”的粗放式發展模式,提升企業效益。過去幾年,延長油田每年新增4000多口油井,這就意味著每天增加11口油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說:“蘿卜快了不洗泥,以低成本換取高利潤,管理上自然就有疏漏。”
油企有難題,村民怎么辦
多位專家表示,治理陜北原油泄漏目前存在兩大難題:一是管道內部檢測技術空白,導致原油泄漏預警精準度不高;二是更換管道成本高,企業經濟負擔重,致使老化管道更新慢。
延長石油集團管道運輸公司生產計劃處處長韓磊說,管道檢測分為外檢與內檢。在國內,干線、支線管道的外檢技術成熟,但內檢技術僅限于干線管道。支線管道因口徑小,檢測設備無法放置,成為原油泄漏的重災區。而這一技術,在國內、國外都尚屬空白。
據韓磊介紹,內檢相當于給管道做“B超”,不僅需要專業設備,還需要專業的、有經驗的人才。今年延長石油花了1000多萬,邀請一家專業管道檢測公司做“內檢”,但也僅限于大口徑管線。“小口徑內檢,可以說是無解之難題,外檢相當于亡羊補牢,很難預警漏油事故”。
被問及為何不及時更換時,兩家企業均表示,管道更換投資巨大,不可能一次性更換全部管道。陳東說,細管線價格從8萬元到15萬元不等,粗管線從80萬到上百萬不等,延長石油的1400公里管線,全部更換至少要花費七八個億。再加上施工、青苗賠付等,差不多需要10億元。
對這樣的理由,許多村民不以為然。村民們說,企業要考慮成本,他們也要考慮生活和身體健康,長期這樣下去,難道只能忍受嗎?延長石油、長慶油田負責人表示,目前他們只能加強管線巡查、檢測,及時更換治理問題管道,完善管道泄漏應急預案,力爭把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
?
相關鏈接:
陜北油田頻發漏油事件 河道及農田遭大面積污染?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