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后,四面八方的游客匯聚鹿城,三亞鳳凰路的車輛明顯增多。細心的游客會發現,進入三亞的道路兩旁正在“美化”,一排排具有熱帶特色的棕櫚樹,矗立兩旁迎接賓客。此外,被破壞的山體綠了,被污染的三亞河水也逐漸清了。這是三亞開展“雙修”(生態修復、城市修補)的一個縮影。
“三亞開展‘雙修’不是‘拍腦袋’的做法,而是經過專家充分論證的。”三亞市政府負責人表示。
今年,被稱為“史上最豪華”專家團隊駐扎三亞——由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50多位包括水務、交通、風景、照明等方面的頂級專家組成的專家團隊,對三亞全市進行了摸底調查,并提出“雙修”方案。
五十多位專家三亞駐場工作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三亞已經成為全國聞名的旅游度假城市,但是也出現了不少問題,例如生態環境保護亟需強化,城市形態風貌失控,旅游城市特殊性導致的配套困難等。
中規院總規劃師張兵認為,三亞的“雙修”工作就是中國城市轉型的一次探索。
“三亞的問題是城市在一定的發展階段,在其高端目標定位下所凸顯的問題,應在發展中創造性地應對和解決。”張兵說,對三亞“雙修”的規劃,也正在發生著轉變。“由量向質的轉變:城市由‘增量規劃’向‘存量規劃’轉型;城市設計的方法:由粗放型的二維管理走向精細化的三維管治。”
根據調研發現的問題,三亞城市“雙修”重點內容也被梳理出來。生態修復主要突出海岸線修復、河岸線修復、山體修復“3個重點”,爭取5年內完成;城市修補主要打好廣告牌匾整治、城市綠化改造、違法建筑拆除、城市色彩協調、城市亮化規劃、城市天際線和街道立面改造“6個戰役”,爭取兩年內完成前5個戰役,10年內完成城市天際線和街道立面改造,讓三亞的城市面貌徹底改觀。
為更好地指導三亞開展“雙修”工作,中規院專家工作組已經駐場工作,共6個專業部門50余人先后在三亞現場工作。工作組先后與規劃局、住建局、吉陽區等相關部門、區對接協調50余次。
同時,工作組已在現場參與項目審查會、指導協調會10余次,先后有各專業人員12人參與。結合各部門對接協調及工作交流,初步商定專項規劃工作及實施性項目6+11項。
九個專項規劃緊鑼密鼓開展
“6月底,初步形成規劃框架。統籌各實施性項目工作,開始對部分專項工作進行協調指導。”中規院規劃設計所主任工程師范嗣斌說。
針對問題,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提出了初步方案。山的修復,根據基質及被破壞程度不同,采取不同修復方式。河的修復,將清除淤塞、貫通水系,有條件的還將建設濕地公園。推進海岸修復時,加強自然生態景觀保護,減少人工干擾。
城市修補方面,城市綠化景觀近期打造串聯“山-河-城”的三亞河上游“綠色項鏈”,綠道貫穿其間。城市建筑色彩總體以白色和淺暖為主色調,度假區可用木色為主色調,高層建筑禁止使用深色主色調。交通修補堅持提高密度,完善道路網絡,加密路網特別是支路網系統,形成微循環;打通勝利路、龍嶺路等斷頭路。
涉及交通、水系、城市綜合環境、生態保護等9個專項規劃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這9個規劃分別為《三亞市綜合交通規劃(修編)及中心城區路網控制規劃》《三亞市中心城區水系綜合規劃》《三亞解放一路綜合環境建設規劃》《三亞市城市色彩專項規劃》《三亞市廣告牌匾整治專項規劃》《三亞市城市夜景照明專項規劃》等。
今年,重點組織編制規劃6項,包括“三亞市生態修復城市修補總體規劃”“三亞市海綿城市總體規劃”“三亞市綜合管廊專項規劃”等3項總體規劃,以及兩項生態修復類專項規劃、一項城市修補類專項規劃。
加快進度 規劃與建設同行
5月21日,三亞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初步方案形成;6月,三亞市綜合管廊建設項目和海綿城市項目完成了實地踏勘、調研和基礎資料收集,今年9月基本完成規劃方案,12月開始建設。
“以前我們講規劃先行,這次我們要建設與規劃同行,實行規劃、設計、實施等同步推進,讓設計專家在現場指導建設。”范嗣斌說,爭取在旅游旺季來臨時讓游客感受到三亞的變化。
目前,三亞市已經委托中規院開展編制“海綿城市”和“綜合管廊”專項規劃。“海綿城市總體規劃是強調可持續生態理念。”范嗣斌介紹,將盡可能減少對自然的干擾和損害,通過“滲、滯、蓄、凈、用、排”等綜合系統工程的建設,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增強地區自然生態調節能力。“綜合管廊則主要是將分散的地下管線有效地集中,避免頻繁開挖城市路面。”
海綿城市項目將根據規劃,結合大東海廣場升級改造工程、鹿回頭廣場升級改造工程、金雞嶺橋頭公園、中心城區綠地建設及改造工程、臨春嶺城市果園、紅樹林生態公園、新建市政道路等項目逐步開展建設工作。綜合管廊建設項目于2016年-2018年分3年逐步建設完成。
?
?
相關鏈接:
20省公布十三五規劃 海南等11省提申建自貿試驗區?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