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華僑報網日前撰文稱,為吸取第二次世界大戰慘敗的教訓,戰后,日本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拒絕參與軍事科研。
但是,這項“潛規則”,近年來讓日美兩國政府頗為為難。一方面,日本國內總有那么一股勢力不甘戰敗,時刻妄想“旭日”重升。另一方面,美國軍事機構也急于將日本科研力量納入自己的勢力版圖。
文章稱,在屢屢碰壁的情況下,日美開始設計誘使日本研究人員就范。這邊,日本政府開始逐年降低劃撥給文部科學省的預算,嚴格控制大學和研究機構的科研立項。那邊,美國軍方則根據自己的需要為日本的專家學者們安排研究項目,同時提供豐厚的研究經費。
此外,計謀的實施過程極具隱蔽性。首先,日美軍情部門通常是通過第三方機構或企業聯系這些專家學者,讓學者們放松警惕性;其次,模糊研究項目的軍事用途,讓學者們不好拒絕;再次,先拉攏少數學者,然后運用“示范效應”以一帶十,壯大隊伍。
文章指出,沒有科研經費,就無法延續科學研究;沒有科研項目,就無法結出學術成果,最終也無法保證待遇收入,無法換來世人的尊重和仰慕。
在日美政府看來,只要把控住科研經費這個水龍頭,就不愁“饑渴”的科學家跟從他們的指揮棒。也是在這種情況下,日本科學精英們的理想成了受人挾持的“軟肋”,日本科研機構悄然成為軍事“實驗室”。
可能有人會質疑,日本政府會有這么傻,容得“墻內之花墻外香”,放任自己的科研人員為外人服務?其實,在這一陰謀實施過程中,日本政府不僅充當幫兇,而且也是收益方。
文章稱,第一,日本政府的防衛預算可以借道美方或第三方機構,作用于校園科研。取得成果后再與美方“就地分贓”;第二,此計逐漸轉變了戰后日本大學校園的研究風氣。
比如東京大學最終將“不從事軍事研究,也不從事與軍事研究相關的內容”的“雙不”方針修改為“同意進行軍民兩用技術的研究”。今年9月,日本防衛省公布可用于軍事用途的基礎性科研項目征集結果,共收到109項應征,其中有58項來自大學等,超過了半數。
這種“斷糧式”計謀不僅用來利誘專家學者,也被用于脅迫民間百姓。為實施駐日美軍整編,日本政府計劃將駐扎沖繩的美國海軍陸戰隊所屬新型運輸機“魚鷹”轉移到佐賀縣,同時將自衛隊引進的“魚鷹”也部署在佐賀機場。
因遭到當地民眾和新任知事的反對,日本防衛省不僅未將相關補償費用計入2016年度預算申請中,而且就連已經計入2015年度預算的100多億補償費用也停發了。
2013年,通過允諾巨額的沖繩振興預算,安倍政府終于說服時任沖繩縣知事仲井真弘多,讓后者批準了美軍普天間機場搬遷地、名護市邊野古沿海地區的填海造地計劃。誰料,今年年初新上任的沖繩縣知事翁長雄志再次打碎了安倍政府的美夢,否認了這份計劃。
就在當前,日本中央政府與沖繩縣地方政府對簿公堂、唇槍舌辯之際,安倍內閣的沖繩北方擔當相島尻安伊子竟然公開威脅:如果翁長雄志在機場搬遷問題上與中央政府鬧對立,將對中央政府下財年的沖繩振興預算產生影響。
同時,安倍政府新創設一個名為“重組相關特別地區支援項目補助金”的政策框架,官房長官菅義偉找來名護市邊野古、豐原、久志3個區的區長,許諾將美軍基地搬遷補償款、地區振興項目款直接撥給3個區。企圖以此分化瓦解沖繩民眾的抵抗陣線。
文章最后指出,日美政府可能深諳“有錢能使鬼推磨”之道,卻不可忘記“多行不義終自斃”之理。
?
?
?
相關鏈接:
日美“軍事一體化”值得警惕?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