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誕前后,陜西榆林佳縣的棗農許貝貝的心情也好了許多。在陜西、山西等地紅棗大面積滯銷的情況下,他卻通過手機上的某款大宗農業交易APP,半月內成功找到4、5個大宗批發商,賣出紅棗8萬斤,“這幾天還有10噸(2萬斤)的貨要發給河南平頂山。”
許貝貝是佳縣通鎮鄉楊道渠村的村民。陜北佳縣是全國紅棗五大產區之一,全縣農民人均紅棗收入1200余元,是當地農民最大的收入來源。今年佳縣50萬畝紅棗產量創歷史新高,預計產量達6億斤。
然而,受各地紅棗豐收影響,今年前來佳縣的客商的數量遠低于往年,紅棗滯銷現象嚴重。據媒體不久前報道,價值10億元的紅棗被棗農無奈喂豬喂羊,“棗賣不出去,棗農無任何經濟來源,過日子都成了大問題,”不少農民憂心忡忡。
“從10月開始,紅棗行情一直比較低迷,價格五六毛,好一點的紅棗也就八毛錢,關鍵還是賣不動。”許貝貝說,通過互聯網渠道,以及當地政府提供一些補貼,他和一些棗農的生活已經有所好轉。
幾個月前,許貝貝在朋友推薦下安裝了這款名為“一畝田”的手機APP。這個平臺上有各地數以萬計的水果蔬菜批發商。許貝貝本人不太會用手機,只能靠朋友幫他發布供貨信息,“沒想到效果還不錯,以前我都沒聽說過這樣的網站”,許貝貝說。
互聯網帶來的立竿見影的效果,讓許貝貝感到很驚奇。他還介紹同村的幾個年輕人安裝這款軟件,“但我查了下,這附近用一畝田做紅棗批發生意的人還不多,只有十幾人,”許貝貝發現自己原來是棗農中的“少數派”。
農民不懂手機上網,也成了限制當地紅棗銷售的重要因素,互聯網公司對此同樣很著急。12月中旬,一畝田平臺和當地政府進行合作,將對方推薦的5家紅棗供應商與全國采購商進行對接,取得不俗效果。
12月23日,陜西榆林佳縣人民政府團委專程致函一畝田公司,稱該活動“有效地拉動了陜北紅棗的線下銷售,為棗農解決了燃眉之急。”據縣團委提供的數據顯示,該活動共有85名采購商表達出采購興趣,有14家采購商索取了樣品,有5家采購商表示將赴實地考察。而一畝田提供的最新數據是,截至本周,參與這次活動的批發商數量已經達到128家。
許貝貝和他的幾個朋友都錯過了這次促銷活動。但這并不影響他的好心情。對于他而言,一畝田已經幫助他打開了一扇解決紅棗滯銷的窗戶,只要堅持使用互聯網,他會比過去更有力量和安全感。
而在整個佳縣和陜北,當地棗農的命運已經和互聯網牢牢系在了一起。
此前,佳縣棗農曾自發通過網絡、微信、微博等渠道,掀起了“全民總動員”銷售紅棗熱潮;某知名搜索網站還幫助佳縣紅棗發起了“全民搶上頭條”活動,幫助當地銷售紅棗3萬斤;11月中旬,共青團陜西省委農工部也和當地媒體發起了“陜西青年電商聯手促銷陜北滯銷紅棗”行動,產生巨大促銷效果。
?
?
?
相關鏈接:
高清:陜西車站上的“羋月傳”?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