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發生在北京市懷柔區王化村的6死12傷惡性殺人案,12月25日在三中院落槌宣判。法院未認定此前檢方指控的罪名即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最后以故意殺人罪判處被告人趙子輝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重案組37號(微信ID:zhonganzu37)探員獲知,趙子輝當庭表示不上訴,而他連殺數人的動機,只是懷疑村委會不再給他低保。
刀砍18人 6死12傷
趙子輝1982年生,案發前一直和母親居住。公訴機關指控,被告人趙子輝因對社會不滿,為泄私憤,于2014年3月27日12時許,在懷柔區懷柔鎮王化村中多處街道,用尖刀(作案兇器已起獲)先后扎刺被害人于某(73歲男)、王某伶(67歲女)、王某珍(64歲女)、王某富(59歲男)、張某武(24歲男)、董某迪(23歲女)致使上述6名被害人死亡。
趙子輝還扎傷被害人劉某等12人。經鑒定,其中,4人人體損傷程度為重傷二級;兩人為重傷一級;一人為輕傷二級;一人輕傷一級;三人輕微傷。作案后,被告人被當場抓獲。
經鑒定,患有癲癇病和精神病趙子輝為限制刑事責任能力人,檢方認為應當以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動機:懷疑不給低保
重案組37號(微信ID:zhonganzu37)探員了解到,因為癲癇病和精神病,趙子輝幾次工作不順,被單位辭退,后在家里依靠母親作清潔工的工資及低保度日。多名村民稱,因患精神病,趙子輝此前時常發病生事,甚至持刀傷人,打砸村委會,但除了年邁的母親外無人照管趙子輝。事發前,他曾聽說低保條件比以前更為嚴格,認為村委會不會再給他低保了,備受刺激,實施犯罪。
趙子輝辯護人認為,經鑒定,趙被診斷為器質性人格障礙,實施違法行為時受疾病影響,控制能力受損,評為限制刑事責任能力。趙子輝持有殘疾人證。其次律師認為趙跟隨母親到案應認定為自首,應從輕、減輕處罰。
法院認定故意殺人罪
12月25日上午,該案一審在三中院宣判,宣判前進行了簡短的開庭,主要爭議點在于趙子輝的罪名上,被害堅持認為趙子輝應被追究為故意殺人罪。
經審理,法院認為,趙子輝為泄私憤,竟持械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致六人死亡,六人重傷,二人輕傷,三人輕微傷,其行為已經構成故意殺人罪,且犯罪性質特別惡劣,情節、后果特別嚴重,社會危害性極大。三分檢指控趙子輝的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惟指控的罪名與法院審理認定的罪名不一致,法院依法按照審理情況認定被告人的犯罪行為性質。
趙子輝當庭表示不上訴。
趙子輝的罪名為何會發生變化,死刑判決的依據又是什么?重案組37號(微信ID:zhonganzu37)探員追問到了答案:
為何改為故意殺人罪?
對公共安全破壞性相對小
法院未認定此前檢方指控的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而改判故意殺人罪。就此法院認為,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以其他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應與放火、決水、爆炸,投放危險物質在危險性質上具有相當性的行為。
放火、決水、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等行為的性質在于能夠一次性造成不特定多數人傷亡的巨大殺傷力和嚴重破壞性,一旦實施足以危害公共安全,而在公共場所持刀連續捅刺多人的行為雖然也具有相當大的破壞性,但相對于前者而言要小得多,故不具有相當性,也不宜認定為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為什么沒有認定自首?
警方已經掌握其犯罪事實
辯護人認為,案發后趙子輝的母親趕到,勸阻了兒子,并報警。后母親帶著趙子輝向村西口走,路上被警方控制,趙子輝并未反抗,應被認定為自首。法院認為,在案證據證明被告人系被公安人員查獲歸案,且公安機關在趙到案前已經掌握趙的犯罪事實,故辯護意見不予采納。
患精神病為何判死刑?
所患疾病對行為影響甚微
患有精神病的趙子輝被鑒定為限制刑事責任能力,為何最后仍被判為死刑?法院認為,在案證據證明,趙實施犯罪時具有辨認能力,其所患疾病對其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影響甚微,其對18名無辜被害人實施的扎刺行為是在其主觀意識支配下進行的,由此,使被害人身心受到嚴重傷害,給10多個家庭造成沉重的經濟和心理負擔,引起當地村民的極度恐慌,趙的犯罪手段特別殘忍,罪行極其嚴重,不足以對其從輕處罰。
辯護律師:社會責任缺失是案發要因
“社會責任缺失是導致本案發生的重要原因。”趙子輝的代理人北京市尚權律師事務所律師張雨介紹,根據今年5月的公開報道,目前我國重癥精神病人已超過1600萬,住院治療的不超過12萬。
2011年,據統計,精神病患每年造成的嚴重肇事案件超過萬起,殺人事件更是時有發生。但是,目前我國對精神病的治療卻基本上還在由患者家庭自己負擔,絕大多數患者家庭根本負擔不起高昂的治療費用,更多的是放棄了治療,卻又無力采取有效的監護措施,難免產生危害。而趙子輝正是這其中的一員。
張雨認為,趙子輝精神疾病村人皆知,案發前早已多次鬧事村委會,但除了被害人年邁的母親外無人照顧他。呼吁民政部門、村委會能早一點干預,使類似于趙子輝的精神病患其能夠接受相應治療,就會避免慘劇的發生。
?
?
相關鏈接:
"奸妻案"演變為"殺人案"的多重追問?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