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深圳光明新區一工業園附近發生渣土滑坡災害,引發不少海口網友的高度關注。25日,記者了解到,海口市每年也產生大量包括渣土在內的建筑垃圾,根據海口市渣土管理所不完全統計,近兩年來海口年均產建筑垃圾400多萬立方米,不過,這些大多數都被循環利用,實際需進入消納場的建筑垃圾每年約30萬至40萬立方米。
據海口市渣土管理所鄺所長介紹,建筑垃圾包含渣土、拆遷的水泥、磚頭以及廢品建材等。而近兩年來海口市年產生的建筑垃圾近400多萬立方米,其中有300多萬立方米是渣土,包括土地開挖產生的土、渣土、散落的砂漿和混凝土、剔鑿產生的磚石。這部分建筑垃圾基本靠工地之間調配回填吸納。還有一類是房屋拆遷、城中村改造、違建拆除中產生的以磚塊、混凝土為主的建筑垃圾。目前海口市對這類建筑垃圾二次利用率也逐步提高,如讓某些含有混凝土的垃圾回到建筑領域,或是制作成馬路上的環保樁。
據了解,由于海口地理位置獨特,地勢較低,所以很多工地都需要回填。如今風景宜人的海口市白沙門公園,此前就是一片灘涂地,經過相關部門多年的“填埋整治”,如今成了市民游客休閑的好去處,而填埋的材料就是這些渣土。
據介紹,2003年,海口市環衛局成立了渣土管理所,對建筑垃圾實行專門管理。從那時起,先后有3個建筑垃圾消納場在填滿后封場再利用:三公里的消納場已被用作高爾夫球場,蒼西村的消納場已用做停車場,金鹿工業園旁老消納場已建起五甲制管廠。
除此之外,就是工程余土。工程余土大致分為黏土、沙子和風化石,不少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會分開處理。例如,地鐵施工中,會將挖出的渣土中的沙子分離出來,直接用作施工原料,或賣給有需要的單位。剩下的渣土則運往市郊偏僻處進行填方處理,包括圍田、填地基、填管道等。
90%的建筑垃圾被重新利用
據鄺所長介紹,如今雖然年產400多萬立方米的建筑垃圾,但被重新利用的“近90%”,只有10%左右的被拉入建筑垃圾消納場處置。
據報道,深圳光明新區發生渣土滑坡災害,就是因為渣土堆得太高而發生崩塌。那么,海口市現有的垃圾渣土消納場是否存在這種情況?
鄺所長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海口市已經有一個市級建筑垃圾消納場,近來為了處置建筑垃圾,海口四個區各自尋找場地建設消納場,待全部投入使用后,加上原有的海口市,庫容量可達200萬立方米,在五年內足夠容納海口需要消納的建筑垃圾。
“渣土的處置實際包含了三個問題,一是確保安全,二是杜絕污染,三是減少浪費,而將三者一體解決的最佳辦法就是循環利用。”鄺所長說。
12月25日下午,記者來到位于海口市椰海大道的秀英建筑垃圾消納場。只見這里車來車往的卡車滿載諸如石頭之類的建筑垃圾,雖然建筑垃圾堆得到處都是,但整個場地依然屬于空曠的狀態。
據該消納場負責人介紹,這里原來是一個采石場,經過多年開采后留下很多深坑。一年前這里開始建設建筑垃圾消納場,每年都消化近百萬噸,“但40%可以粉粹循環利用,剩下的就地掩埋填坑”。一年來,該場已經填埋了50多畝,而且這些地方全都已經綠化覆蓋。
這位負責人認為,按照目前的速度,該場還得5年才能填滿。所以,“不可能出現渣土堆得太高而發生崩塌的現象”。
而據海口市渣土管理所鄺所長介紹,深圳發生渣土滑坡災害后,該所立即組織各轄區相關執法人員深入消納場進行檢查,“目前沒有發現有違規跡象”。他表示,下一步,該所將繼續加強檢查監管力度,確保安全作業。
?
?
相關鏈接:
我國建筑垃圾已占城市垃圾總量三四成 大量回收成難題?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