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里似如船結構的建筑。
數量眾多的銅錢。
海口網記者陳五男
在海陵島南海I號大道西,一座建筑十分引人注目,看上去既似起伏的波浪,又如展翅的海鷗。19日下午,海南絲路行采訪團一行來到以宋代沉船南海I號發掘、保護、展示與研究為主題的博物館——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講解員介紹,“南海I號”的發現,說起來算是一個意外“驚喜”。1987年,英國海洋探測公司與廣州救撈局合作,在陽江海域搜尋一艘18世紀東印度公司沉船“萊茵堡號”時,意外發現了一艘南宋木質沉船,并打撈出一批精美文物。國家文物局將它命名為“南海I號”。
水下考古隊對“南海I號”進行8次考古調查、勘探,確認該船沉沒于海面以下24米,殘存長度30.4米,寬約9.8米,船身被1—1.5米的淤泥覆蓋,船體保存較好,是迄今世界上發現的船體最大、保存最完整、船載文物最多的中國古代遠洋商船,被譽為“海上敦煌”。隨著“南海I號”成功入駐“水晶宮”和全面發掘保護工作的正式啟動,其也成為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璀璨明珠。
目前,展覽區主要展示“南海I號”全面發掘以來出水文物中有代表性的精品文物。金器造型精美,做工精細,帶有濃郁的異域風情;漆器造型別致、紋飾典雅至今仍光彩奪目;宋代著名窯口的瓷器,造型獨特,工藝精美,真實反映了宋代時期造瓷工藝的最高水平;還有數量眾多的銅錢、銀錠以及大宗貨物交易使用的金箔。無不彰顯宋代海洋貿易的繁榮。
目前古船上層淤泥基本清理完畢,船頭和兩側的松木船已經露出“真容”。據講解員介紹,“南海I號”的發掘工作在每年的10月份到第二年5月份,避開海陵島高溫潮濕季節,其他時間以保護工作為主。隨著進一步的發掘,將陸續有更多海上絲綢之路遺留文物重現人間。
(海口網12月26日訊)
紋飾精美的金飾。
紋飾精美的金飾。
?
?
相關鏈接:
海昏侯墓出土金餅達285枚 創漢墓考古之最(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