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包括騰訊、360、微博、小米、美團大眾點評網、今日頭條在內的六家公司聯合發表聲明,呼吁有關運營商嚴格打擊流量劫持問題,重視互聯網公司被流量劫持可能導致的嚴重后果。
六公司在聲明中稱,目前的移動互聯網環境下,流量劫持方式主要分為兩類:域名劫持和數據劫持。而放任流量劫持將帶來非常嚴重的后果:首先是遵守市場規則的公司不能得到褒獎,商譽和利益被嚴重傷害,而違法違規者卻受到鼓勵;其次,流量被劫持意味著用戶不能得到與公司約定的服務,從而利益受損;最后,也是最讓人憂慮的是,劫持流量者提供的信息服務,完全脫離監管,甚至可能傳播詐騙、色情等低俗甚至嚴重違法信息,如任由非法劫持泛濫,將造成無法挽回的惡果。
北京青年報記者咨詢業內人士獲悉,一般手機上網,用戶輸入的都是域名,如www.baidu.com,這便于推廣和記憶,但是最終訪問的其實是網站的IP地址,IP地址是一串數字。這就需要通過中間的域名解析服務器(DNS),將域名映射為IP地址。但是在此過程中,黑客可以做一些動作將其劫持。本應該向公網的DNS設備查詢,最終會轉到黑客的DNS上,打開黑客植入的網頁,這就是域名劫持。
數據劫持則是在手機上網建立的用戶與網站間的數據通道中,加入劫持方案。這樣,在網站接到用戶請求返回給用戶的報文時,就會夾帶一些嵌入式廣告或廣告彈窗。比如,在微博中經常搜索“買房”,黑客就可以將一些“房產廣告”放在微博上,搜到的信息中就會包含“房產廣告”,這些廣告十分耗費流量,又影響用戶體驗。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流量劫持是一種黑客行為,這就需要包括互聯網公司和運營商在內的雙方的共同努力。當然現在運營商與互聯網公司都有針對流量劫持的一些防欺詐方案,但是無奈運營商的解決方案具有滯后性,“跟不上黑客的步伐”。此外,一般運營商的開發能力差,只能向其他廠商購買該類方案,而市面上沒有針對流量劫持的“萬能”方案,因此需要不斷購買、更新方案,這也涉及到成本問題。
還有一些網友反映,在同一頁面自己用3G、4G網絡上網時,會出現廣告,用wifi網絡則沒有。該業內人士表示,這是因為wifi網絡和家庭“固網”類似,與3G、4G網絡是兩條通道。現在用3G、4G網絡上網的人較多,黑客一般會選擇針對3G、4G網絡發起攻擊。
?
?
相關鏈接:
網傳回復0000才能退訂垃圾短信 運營商稱不確定?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