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記者從南京兒童醫院獲悉,該院近日收到一例“奇怪”的患者。12歲少年本身患有重癥肌無力,反復腹痛二十幾天,家長跑遍了當地大小醫院,均沒有發現癥結,就在患兒家長感到絕望的時候,南京兒童醫院的醫生在其腸道發現了異物,一根13厘米長的中性筆筆芯。而這根中性筆的筆芯,正是“致病元兇”。
真是怪了!
肚子疼了一個月找不到原因,B超CT都做了
13厘米的筆芯是怎么吞下去的?這件事情還要從頭說起。
12歲的小明(化名)家住在安徽農村,這個年齡應該在學校好好讀書,但是從去年6月份開始,小明突然出現四肢無力,最后發展到無法走路,幾經輾轉,孩子被確診患有肌無力。
從那以后,小明就告別了學校生活,在家一直休養。“可能是孩子一個人在家時間太久了,迷上了網絡游戲,在玩游戲的時候還喜歡嘴巴里咬著東西。”小明的爸爸介紹,就是因為這個壞習慣惹上大麻煩。
就在一個月前,正在打游戲的小明突然喊肚子疼,家人趕緊將他抱起,又是喝熱水又是捂肚子,沒過一會疼痛就緩解了。但是這樣的癥狀卻沒有消失,“小明從第一次肚子疼以后,幾乎每天都會有一次肚子疼,有時候一天會出現好幾次,而且疼痛的地方也不停的變化,有幾天是左邊,有幾天是右邊。”小明的爸爸說。
孩子肚子疼成了全家人的心病,小明家人帶著孩子跑遍了周邊大大小小的醫院,醫生大多是給予抗炎治療,孩子的病情始終沒有緩解。12月14日,小明又開始肚子疼了,家人經過商量來到了南京兒童醫院。在醫院的急診,該院普外科杜寶峰醫生發現孩子的腹部壓痛非常明顯,建議孩子作B超檢查,小明的爸爸趕緊將孩子以前的檢查報告拿了出來。“我們不但做了B超,連CT都做了。”小明的爸爸說,只見B超報告單上提示:左下腹不均質混合性回聲包塊。醫生建議消炎抗感染復查,CT報告單也提示未見明顯異常。
原來如此!
筆芯隨著食物不斷向下跑,造成疼痛不停轉移
雖然小明的家人很不情愿,但最后,杜醫生的堅持讓家長還是選擇了信任。很快B超報告單出來了。結果讓在場的人都吃了一驚,的確在腸子里有“疑似”異物。
“CT檢查為平掃成像,可能會把細長的異物‘漏掉’,而B超對塑料制品不容易顯影,這次能查出來可能和孩子最近進食減少有關,現在筆芯已經跑到了乙狀結腸。”小明住院主管醫生、南京兒童醫院普外科王浩副主任醫師介紹。在家長和醫生聯手逼問下,小明終于說出了實情,原來小明自己玩電腦游戲的時候咬著的筆芯,一不小心吞了下去,前幾次檢查的時候忘記了這事,后來看到家長著急的樣子害怕被責罵,就沒敢告訴家長。
為什么筆芯會在乙狀結腸卡住呢?王主任介紹根據生理結構,乙狀結腸位于大腸和小腸下方,孩子吞下筆芯后,從胃部進入小腸,小腸和大腸相對較細,筆芯隨著食物一直向下運動,期間還不停的和腸壁發生“碰撞”,這也就解釋了小明腹痛會不停“轉移”的原因。一個月后,筆芯來到了乙狀結腸,意外出現了,筆芯居然就卡在了乙狀結腸內。
神醫妙手
醫生開腹取出筆芯
很快小明就被推上了手術臺,據王主任介紹,孩子開腹后發現了一根長約13厘米的筆芯,一端頂著腸壁,另一端沿乙狀結腸走行于右下腹,盲端位于右髂動脈后方,穿破腸管進入右髂腰肌。用通俗的話說就是有個異物刺穿了孩子的乙狀結腸,插入了孩子右側髂肌里。醫生們打開孩子的腹部,拔出了筆芯,修補了腸道。“挺遺憾的,孩子如果能及早告訴家長,孩子送醫后可以通過胃鏡就能把異物取出,現在只能開腹取出了。”王主任說。
王主任提醒,孩子吞食圓形光滑的小件物體,如水果核、小珠、紐扣時,可觀察幾天,如無異常和不適,說明未造成傷害。只要多給孩子吃些韭菜、香蕉,幾天后能順利隨大便排出。吞食帶棱角或者體型較大的東西,如針、別針等,易卡住食管,壓迫氣管,或刺傷周圍大血管,應立即送醫院急救,并密切觀察。
王主任還強調,對于一些重病在家休養的孩子,家長應該注意孩子的情緒,適當安排孩子日常活動,和孩子多溝通,多開導,多講解安全知識。
?
?
相關鏈接:
網癮戒除二次傷害? 14歲少年為了出逃竟吞筆芯?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