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月8日,周恩來總理逝世,人們作詩悼念道:人民總理愛人民,人民總理人民愛,總理和人民同甘苦,人民和總理心連心。這首詩反映了當時人民群眾對周總理的愛戴和不舍。今天,他的光輝形象及其為人民服務、鞠躬盡瘁的感人故事激勵著一代代青年人的心懷天下、砥礪成長,周總理也成為幾代青年人恪盡職守、正直做人的優秀典范。?
“伯父經常教導我們家里的晚輩們,要做普通人,不做平庸事。”周恩來的侄女、全國政協委員周秉建時常回憶起伯父說過的話,而伯父對她的家庭教育也深深地影響著她的一生。在紀念周恩來總理逝世40周年之際,周秉建再次回憶過往歲月,講述周家家風的傳承、對現代家庭教育及青年成長的建議和看法。?
1月5日,周恩來的侄女、全國政協委員周秉建參觀中國青年網。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延兵攝?
談家風:遵循“五觀” 生活簡樸?
提到自己兒時的成長,生于50年代的周秉建深受傳統家庭教育的影響。從小在北京四合院長大的她,從未感覺到自己的身份因為是周恩來總理的侄女而變得特殊。“小時候我們都知道伯父的身份,但因為家里一直教育我們說,自己就跟普通人家孩子一樣,不要有優越感,所以小的時候也沒有覺得自己家庭生活有什么特殊的。”?
周秉建回憶,那時候家中兄妹幾個沒有上過什么干部子弟學校,都是跟普通孩子一樣上學,和同齡小伙伴一起玩耍,完全沒有所謂的優越感。“那時候伯父對我們是有要求的,要求我們和老百姓住一樣的房子,過與普通家庭一樣的生活,不允許有特殊條件和要求。”正是因為伯父周恩來在家人生活作風上嚴格要求,沒有提供任何優越的土壤,所以家里的兄弟姐妹們都很守規矩,為人謙遜平和。?
回憶起自己與伯父之間相處的故事,周秉建回憶說,那會兒對伯父還是有些距離感的,這種距離感主要來源于對伯父的尊重。“我印象中的伯父工作特別忙,我很少與他見面。但記憶深刻的一次,是伯父組織過一次家宴,在家宴上給我們上了一堂課,專門講‘五觀’”,思想觀、政治觀、社會觀、親屬觀、生活觀,就是周恩來總理對小輩們提出的“五觀”。周秉建笑稱,那會兒因為太小,并不能完全理解這“五觀”的意思,但是越長大越能體會其中的含義。?
1968年,年輕的周秉建決定下鄉去內蒙古,臨行前與伯父的那次會面,讓她印象深刻。“那時候伯父很忙,臨行前伯父給我送行,他特別支持我下鄉,跟我講要走與工農兵相結合的道路。”周總理在地圖上找到了侄女即將要前往的錫林郭勒盟,指著地圖對她說:“那里是牧區,你要學會吃牛羊肉,首先要過好‘生活觀’。你要對困難有充分的思想準備,想困難想得少的話,遇到困難就容易動搖。”回憶起那次對話,周秉建覺得伯父說的那些話很貼心、很接地氣,讓她感覺心里暖暖的。?
遵循“五觀”,生活儉樸,認真做事,踏實做人,這就是周家家風的精髓。周秉建時刻不忘伯父的教誨,特別是為人父母后,更深刻地體會到家風家教是一個家庭的靈魂。?
?
?
?
相關鏈接:
南開學子紀念周恩來總理逝世40周年 他年輕時帥呆了
周恩來逝世前曾連寫四個“托”字托付何事?
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
周恩來鮮為人知的美女替身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