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軍事觀察網1月7日文章】題:奧巴馬的最后一年(作者伊戈爾·卡巴爾季)
2016年不僅是俄羅斯的大選年——美國將在11月8日選出新總統。美國輿論有著不確定性,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奧巴馬外交政策路線將保持至11月,并可能隨慣性持續更久。
積極挑起各國沖突
這一路線旨在全球各地積極挑起內部和國際沖突,首當其沖是伊斯蘭世界,其緊張局勢在21世紀頭十年結束之際已劍拔弩張。
席卷兩個大陸并捅了所有可能的馬蜂窩的“阿拉伯之春”僅是大混亂的開始。這種混亂可能一下消滅數十個國家。第一個分裂的國家是2011年的蘇丹,當時南蘇丹在美國的積極協助下脫離該國。這是名為“它會怎樣”的試驗。從很大程度上來說,試驗對獨立倡議者而言是失敗的。關鍵是,盡管蘇丹和南蘇丹間爆發了伴有軍事行動的領土爭端,但軍事行動范圍極其有限。與武裝集團不同,國家一旦失去了什么,它們永遠可以叫停并在自己的領土舔舐傷口。混亂策劃者得出以下結論:為了讓戰火熊熊燃燒并最大限度地持久和殘酷,就不要在法律上承認分裂,而讓失敗者無處可退就好。
這一戰略如今成功地運用在利比亞、敘利亞、伊拉克和也門。這些國家實際上已四分五裂,但在國際法層面上沒人急于確認分裂。這不是因為上述國家的領土完整對誰有利,而是因為那樣沖突就會結束,或至少失去了緊張性。總的來說,包括“伊斯蘭國”組織在內的所有沖突參與者都追求被國際社會承認,但他們不會得到承認,因為混亂制造者不想要這種局面。
無法容忍盟友二心
還有一個重要方面——奧巴馬政府無法容忍親美陣營出現任何獨立。比奧巴馬政府更不能容忍這點的是尼克松甚至小布什政府,小布什時代出現了有關伊拉克問題的“舊歐洲”行動。奧巴馬與他們不同,走到了將積極影響與直接下令分開的一面。這種行為不能說是明智,它有兩個可能的極端:要么美國執政階層逐漸失去直接下令的能力,要么執政精英退化到只會直接下令的程度。
在這一態度下,“伊斯蘭國”組織從溫和起義者搖身變為邪惡恐怖分子,他們付出的代價不過是脫下了偽裝。
奧巴馬總統任期的第三個特點是,美國過去的盟友——日本、以色列、沙特阿拉伯——有了二心,而土耳其開始動搖。以色列至今不能相信解除對伊朗制裁成了現實。日本對美國消極的對華政策感到不滿并在逐步恢復海上軍事實力。沙特阿拉伯的情況更微妙,這個國家和美國形成了最像19世紀的古老殖民帝國。上世紀70年代,尼克松讓美元與黃金脫鉤并決定與石油掛鉤,沙特成了穩固新秩序的保障。但如今,美元因世界動蕩和美聯儲加息而走強,已不再特別需要石油作為保障。而且美國石油商走入國際市場,他們完全不需要沙特作為競爭者。根據種種情況可以推測,等待沙特的是最極端的“去殖民化”命運,這顯然不會令沙特王室感到高興。
地區大國進行抵抗
盡管關系明顯回暖,但美國人依然在為伊朗準備相似的命運。然后是土耳其和巴基斯坦,可能還有印度尼西亞。種種跡象越來越表明,某種形式的四分五裂也在等待烏克蘭。烏克蘭多地開始形成多頭政治,而中央政府的資源已然不足以扼殺新萌芽的分離主義。
國際政治如今變成比賽“誰先落入深淵”,在那里碰到的競爭對手自己也離深淵不遠。美國力求將所有人推下去:無論是敵是友還是中立者——以便自己離深淵更遠些,盡管對美國而言懸崖就在腳下的時刻終究無法避免。這也是奧巴馬政府整個政策的實質,地區大國正在以不同的成效進行抵抗。
對俄羅斯而言,這意味著繼續與美國進行始終一貫且毫不妥協的對抗,無論高官是否愿意承認真實性,對抗都將繼續。
玩火的游戲暫時將繼續下去。印巴邊界在短暫平靜過后發生了交火,德黑蘭和利雅得的關系在處決什葉派教士尼米爾后尖銳化。當然,現在不會直接爆發戰爭,但對抗正在不斷升溫。或許,美國首位黑人總統、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執政的真實結果正是營造了充斥著仇恨和猜忌的氛圍。
美國對外政策方向是否會變,一年之后就可見分曉,屆時白宮下一位主人將邁出自己的第一步。不過不用期許會發生徹底改變。
?
?
?
相關鏈接:
俄媒:尼日利亞發生恐怖襲擊事件 至少30人喪生?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