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110!”110報警服務臺的這聲標志性問候,時至今日,已經日夜值守了30年。
1986年,全國第一個110報警臺在廣州建立。那一年的1月10日,廣州市公安局將110匪警電話改為110報警服務電話,把內部的無線對講機、總機等設備歸到一起,成立指揮室,受理群眾對于刑事、治安案(事)件的電話報警,建成了全國第一個110報警服務系統。經過30年的改革發展,我國已建成從公安部到省、市、縣公安機關的一體化110接處警網絡,服務范圍覆蓋全國城鄉。
在大部分人眼中,110是個神奇的電話,逢兇遇險、迷路受困、尋貓找狗……只要有困難,都可以撥打110。據統計,近年來110接報的求助類警情數量在各類警情中處于第一位,每年接報的群眾求助均在1000萬起以上,且呈逐年上升趨勢。
反映到110接處警的工作中,那就是緊張和忙碌。1月9日,廣州市公安局指揮中心。300多平方米的大廳內,報警鈴聲此起彼伏,墻上大屏幕實時顯示著登陸接警員席位、報警數量和處警區域分布,數字在不斷更新。接警員譚麗歡在短短2分鐘內接聽了兩個報警電話,她分別將如下兩個警情向事發地巡警發出:一輛公交車與自行車碰撞,一人流血無法起來;花都區鐘村市場一家旅店二樓窗口,一名男子喊叫救命。“每天人均接聽300多通電話,為了減少上廁所的次數,我們不得不控制飲水量,口干舌燥也不敢多喝水。”
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110,這自然是好事,可如果遇到切西瓜沒有刀找110,酒后無人傾訴也找110,甚至還有人“報假警”為的只是解悶兒,這就讓110警員哭笑不得、苦不堪言了。
“這些騷擾電話,憑空消耗著警員們的寶貴時間與精力,進一步加重了他們的工作壓力。”在江蘇南京110報警服務大隊副大隊長張雪祥看來,更嚴重的問題是,警力資源畢竟有限,如果正常警力都被這些無聊瑣事占據,那么同時間發生的那些真正危及群眾人身財產安全的重大事件,便很可能就此延誤,后果不堪設想。
“對于一些‘不規范’的報警行為,我們一般在接線過程中就會對報警人進行正確教育引導;而對于像一些‘報假警’的惡性行為,則會采取懲戒與教育相結合的方式,一方面采取相應懲戒措施盡量杜絕此類現象的發生,同時也會對其加以正確的教育引導。”江蘇省南京市公安局指揮中心副主任萬紅兵說。
有關專家指出,隨著社會求助量的日趨擴大化,緊急報警和社會求助分流已成必然之勢。從110接處警機制受理警情的職責范圍來看,主要包括案件類(刑事、治安)、求助類(急難險重警情)、投訴類(對警察違法違紀案件的投訴)三個方面。但從具體接處警情況來看,大量社會求助搶占了110話務資源,出現了公安機關對超出職責范圍的大量社會服務求助“辦不了”、高峰時段110電話“打不進”等問題。而由公安機關出面承擔除緊急警情之外的社會求助問題的處置,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110接處警職能的無限放大。因此,亟須實行緊急警情和社會求助分流,推動110接處警機制的職能歸位。
?
?
?
相關鏈接:
失戀女子6小時騷擾“110”222次 被拘留7日?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