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懲治腐敗這一手必須緊抓不放、利劍高懸,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明確指出,要實現不敢腐,堅決遏制腐敗現象滋生蔓延勢頭。
與會代表對此有何認識?又該如何推進?記者邀請了中央紀委委員,廣東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黃先耀,云南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張碩輔,共話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
堅持有腐必懲、有貪必肅
“黨中央堅定不移反對腐敗的決心沒有變,堅決遏制腐敗現象蔓延勢頭的目標沒有變。全黨同志對黨中央在反腐敗斗爭上的決心要有足夠自信,對反腐敗斗爭取得的成績要有足夠自信,對反腐敗斗爭帶來的正能量要有足夠自信,對反腐敗斗爭的光明前景要有足夠自信。”黃先耀告訴記者,習近平總書記的這段話,讓他倍感振奮,“這說明,我們黨在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上,立場堅定,旗幟鮮明。”
回顧過去一年,“態度不變”、“決心不減”、“勇氣不泄”、“尺度不松”,正是開展紀律審查工作的主基調。
“2015年,廣東省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查處地廳級干部170人。”黃先耀告訴記者。而云南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在2015年共受理群眾信訪舉報31856件,處置線索11443件,立案5441件,給予黨紀政紀處分5809人,移送司法機關處理641人。
人民群眾對過去這一年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據社科院發布的藍皮書數據顯示,有90.6%的普通干部、86.9%的專業人員、84.5%的企業管理人員對當前反腐敗工作“滿意”或者“比較滿意”。
“懲治這一手決不能放松。”張碩輔說,近年來云南發生的白恩培、仇和、張田欣、沈培平等重大腐敗案件,危害嚴重,教訓深刻,“2016年,我們要以中央紀委六次全會精神為遵循和指南,緊緊圍繞遏制腐敗現象滋生蔓延勢頭的目標任務,踩著不變的步伐,繼續加大懲治腐敗力度,不斷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引向深入。”
執紀理念要有新轉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3年來,我們著力解決管黨治黨失之于寬、失之于松、失之于軟的問題,使不敢腐的震懾作用充分發揮,不能腐、不想腐的效應初步顯現,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
但是,我們還是要清醒地看到,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
“廣東地處改革開放和對敵斗爭兩個前沿,反腐敗斗爭形勢的嚴峻性和復雜性更加突出。”黃先耀告訴記者,在廣東,除了減存量、遏增量的任務緊迫繁重,不收斂不收手、頂風違紀問題時有發生,存在監督“盲區”和薄弱環節等問題外,“兩面人”現象也日益突出,查處難度越來越大,對提高執紀審查能力提出新挑戰。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腐敗問題與政治問題往往是相伴而生的。”張碩輔說,他最近學習了《習近平關于嚴明黨的紀律和規矩論述摘編》,這一表述令他印象深刻。
從周永康、薄熙來、徐才厚、令計劃等案件看,破壞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問題非常嚴重。中央反復強調領導干部要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但有的卻置若罔聞,搞結黨營私、拉幫結派、團團伙伙;有的欺瞞組織、對抗組織,等等。
懲治結合,懲是為了治
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懲治,治是根本,懲是為了治。不少與會代表表示,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懲治腐敗,還要注重以案為鑒,發揮警示、震懾、教育作用。
張碩輔表示,要堅持把查辦違紀案件作為反腐敗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始終鐵腕反腐,有案必查,嚴肅查處違紀案件,形成持續震懾,強化不敢腐的氛圍。還要堅持懲與治相結合、嚴肅查處與教育挽救相結合。
“治吏重在治心,防腐重在拒腐。”黃先耀說,從“不敢”到“不能”再到“不想”的轉變,離不開良好的制度環境、體制條件和文化氛圍,“如何堅持依法治國與依規治黨、法治與德治、懲處與治本有機結合,對我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他說,要把黨章作為根本遵循,推動黨員干部把理想信念立起來、挺起來,確立高標準與守底線相統一,實現自律與他律相結合;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用紀律管住全體黨員;要有靜氣、不刮風、不搞運動,不斷積小成為大成;要以上率下;更要貫徹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深化標本兼治,堅持嚴管厚愛、抓早抓小,把握運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
?
?
?
相關鏈接:
觀察:從《老炮兒》細節可看到群眾對中紀委信任?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