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業內人士估算,身處鄭州市黃金地段的這片菜地,身價每畝約1000萬元。
寸土寸金的黃金地段,竟有一片田園風光!2013年3月拆遷的鄭州市城中村常寨,如今被開辟出百畝菜地。有村民在這里澆水松土,不亦樂乎。據業內人士估算,這片菜地的身價大約為1000萬元一畝。“黃金菜地”里種出來的菜啥味道?拆遷后的都市村莊為何遲遲沒有開發呢?大河報記者進行了采訪。
20年沒種地了,拆遷村民開辟小菜園
2013年3月,鄭州市常寨拆遷大幕拉開,兩個月后基本完成主體拆遷。東明路打通后,常寨被一分為二。昨日,大河報記者進入圍擋中的常寨,看到昔日繁華的城中村,如今是一片菜地。
東明路以東,近百畝土地被分割成小塊,分別種著小青菜、菠菜、卷心菜、黃花菜、蒜苗等。
“人雖然老了,但種地的本事可沒忘。”一位老漢邊給小白菜澆水邊和記者聊了起來。老人是常寨的村民,都市村莊瘋長起來后,他已經20多年沒種地了。他說,現在村子拆遷,眼看著地撂荒,于是大家就都拿出種地的家伙兒,翻土施肥,慢慢把地給開墾出來,種上了菜。
被人羨慕的拆遷戶,不愁吃不愁喝,為啥要費力種菜呢?
“啥都不圖,圖個心安,圖個樂。”老人說,老來種地,給自己找個事干,還鍛煉身體。
村民們說,這片菜地已經種了兩年,種菜并不圖省錢,也根本不夠一家人吃的,只是不忍土地閑置。
1000萬元一畝的菜地,種的菜啥滋味?
雖然產量不多,但這里的菜絕對“身價不菲”,因為身處繁華都市的這近百畝菜地可以說是寸土寸金。
常寨北接農業路,離中州大道和鄭東新區CBD咫尺之遙。身處黃金地段,周邊已然高樓林立。據鄭州地產業一業內人士鄭先生說,城中村改造一般分兩級開發,一級開發為城中村拆遷,二級開發為拆遷后的土地開發。多數情況下,兩級開發是捆綁進行的。盡管常寨的二級開發還未開始,但該地塊絕不會便宜。
鄭先生說,根據2014年新的地價表,這塊土地價格每畝600萬元左右,再加拆遷費、村民過渡安置費、安置房建設費等拆遷成本,“每畝不會低于1000萬元”。
一千萬元一畝的土地,種出來的菜,啥味?
“啥味?都一樣!”正在澆地的老人笑了,“那是生意人的算法,我們只管播種、澆水和收菜。”
辦事處:拆遷尚未完成
記者離開這塊昂貴的菜地,走進常寨的東半部分,這里已經成為一片草場。相隔不遠處,2014年開始拆遷的棗莊,如今還是一片荒地,建筑垃圾尚未清理完。這些城中村為何不開發呢?
2012年6月12日,名門地產與市金水區豐產路辦事處、常寨村村委會三方簽訂了城中村改造項目合作框架協議。對于這塊“黃金菜地”,記者聯系了名門地產兩名負責人,兩人均表示不了解情況,需要了解情況后再回復記者。
“拆遷的一些細節還沒完成。”豐產路辦事處一負責人介紹說,常寨內有兩棟爛尾樓,是村民集體的房子,拆遷補償協議尚未達成。此外,農業路修高架橋,施工征用了部分土地,原本已經做好的開發規劃需要重新做,導致土地閑置,村民們利用閑置土地種種菜也沒什么大礙。押寨和棗莊也是因為一些拆遷補償問題尚未處理完畢。為了降塵治霾,辦事處在一些土地上撒了草籽,把它們變成草場只是權宜之計。
?
?
?
相關鏈接:
珠海流行“城市菜農” 近三千人搶253塊菜地?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