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駿在街邊賣自己手編的造型氣球,他的右腿燙傷了,一條褲腿擼至膝蓋處
天冷了,馬駿減少室外活動,在某大樓拐角處坐著睡覺
在方莊市場門口、方莊橋東的人行天橋上或者麥哆KTV門口,總能見到一個看似流浪漢的青年:他蓬頭垢面、佝僂著背,背一個雙肩包。有的時候他賣造型氣球,編氣球時雙手特別靈巧;有時他賣玫瑰花,推銷起來嘴挺甜,還常冒出個把高大上名詞兒;最特別的是,有時他杵在那里,像截木樁子,半天一動不動。
兩月前,他的腿燙傷了,一條褲腿擼至膝蓋處,血肉模糊的膝蓋裸露在外。他身前擺了一個乞討紙箱,方莊市場管理人員還給了他一把椅子,讓他坐著乞討。來來往往的方莊人早都熟悉了這張面孔,只是鮮有人會駐足,打聽他的名字及過往。
他叫馬駿,36歲,一名自稱有行為障礙的北大肄業生,成為“期貨輸家”后人生陡變。
名校肄業生 流落街頭
馬駿說他的腿傷是與一名打開水的人相撞后,被開水燙傷的。后因腿傷走路不利落,上樓時不慎摔倒又傷及了胳膊,便靠乞討度日。他說這些時一直低著頭,不看任何人。
在馬駿的自我講述中,他是北京人,專科畢業于北京化工大學人物形象設計專業,本科就讀北京大學學心理學,后因病退學。無人照顧后流浪街頭,靠賣氣球和玫瑰維持生計。
他說自幼父母離異,跟著爺爺奶奶長大,“我爸媽早就不要我了,爺爺去世后,姑姑還把我趕出了家門,占了我爺爺的房子,現在只能睡大街上了……”
記者很好奇,“北京這么多假乞丐,在這里乞討能夠生活嗎?”
馬駿抬起頭:“我就知道有一部分人不相信我。大數據里講過,你知道貝葉斯定理嗎?每天有若干人看到你,其中一定有變量,我每天能接受三個人的捐助就能吃飽,這叫概率推理。概率推理也是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馬駿稱,他在北大讀書期間患上了行為障礙,“經常會站立不動,不吃不喝,一開始是站立幾個小時,再后來是一整天,像木頭一樣。不是身體僵硬不能動,而是不敢動,感覺面前是一個懸崖,我每天站在懸崖邊上害怕邁出那一步。”
去年11月,記者跟了馬駿18天,他每天都“發病”——頭跟身體呈90度站著,一上午一動不動,到中午,他會再換地方接著站。隨著天氣日益變冷,馬駿不再一動不動地站著,而是找個暖和地方待著。
每次問及病歷及用藥情況,馬駿總有理由搪塞:比如病歷在某醫院,他不知道醫生的姓名,也沒有聯系方式;比如精神科的醫生不能接受采訪。
去年12月底,記者接到馬駿打來的電話,稱自己明天將要去醫院看病,身上沒錢了,想借200元錢用來買藥。
記者提出第二天陪同他一起去醫院,馬駿沉默片刻,同意了。第二天,他“失聯”了,電話不接。
“馬駿是個好學、內向的學生。”北京大學2011級心理系班主任韓穎證實。
通過馬駿身份證號可以查到,他于2011年進入北大心理系學習。“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簡稱“學信網”)上的“電子學籍檔案”注明:馬駿,1999級北京化工大學人物形象設計專業全日制專科生。2011級北京大學心理學專業本科,學籍狀態標注“退學”。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