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說,幸福感都是比較出來的,在2015經濟形勢總體不太好的背景下,和2014年相比,受訪者的年終獎是縮小了還是豐厚了?調查顯示,42.7%的受訪者表示比去年少了,20.0%的受訪者回答比去年多了,37.3%的受訪者覺得不好說。
在國內一家大型藥企工作的人力資源經理吳瀟磊認為,年終獎是薪酬體系中激勵性很強的一部分。“因為復薪的方式有三種:崗位復薪,就是日常基本工資;績效復薪,包括獎金、年終獎,用來表彰員工對工作和企業的貢獻;能力復薪,對于員工能力或者潛質的復薪。因此,年終獎是一種體現員工對企業貢獻的激勵方式”。吳瀟磊告訴記者,去年眾達樸信的報告顯示,超八成企業會發年終獎。“房地產、汽車和建筑業是平均年終獎數額的前三,互聯網金融是黑馬,今年是什么樣子,還不好說”。
深圳賽普咨詢高級咨詢經理劉曉彤介紹說:“在地產行業,年終獎在年薪中的占比,尤其是中高層,會很高。因為這意味著人才下一個階段的發展和選擇。對于基層員工,年終獎在薪酬中的占比就不是特別高,可能一年也就14到16薪。”
40.4%受訪者對年終獎不滿意,公務員歸因大環境不好,企業員工歸因效益不佳
被問到對今年的年終獎是否滿意時,40.4%的受訪者表示不滿意, 38.5%的受訪者滿意度一般,僅21.1%的受訪者表示滿意。
分單位性質來看,在外資企業中,對年終獎滿意的受訪者為29.8%;國有企業中,滿意的為28.5%;政府及事業單位中,滿意的為22.6%;民營企業中,滿意的為15.0%。比較來看,來自民營企業的受訪者對年終獎的滿意度最低。
在上海一家合資汽車企業做研發工程師的雷曉告訴記者,他今年預計會拿到2.5萬元的年終獎,“已經工作四年了,但因為經濟環境整體不好,比往年要少。”最好的時候,雷曉曾經拿到過相當于15個月工資的年終獎。“雖然不如以往,但在這樣的背景下,其實還算滿意”。
如果對年終獎不滿意,你會歸因于什么?調查顯示,45.1%的受訪者認為是單位過去一年里效益不好,37.4%的受訪者認為是受到大環境的影響。可見,雖然認為年終獎不如預期,但大多受訪者都表現出了從單位角度考慮問題的寬容態度。
在進一步的交叉分析中發現,政府及事業單位員工大部分將年終獎不如預期,歸因為大環境影響,比例為47.8%。國有企業、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則主要歸因為單位今年效益不好,比例分別為46.4%、44.7%和53.9%。
受訪者對年終獎不滿意的歸因還有:部門或單位沒有發展前景(23.6%),領導或部門沒有作為(18.4%),領導偏心或沒注意到自己(12.5%),自己工作沒干好(11.5%)。
吳瀟磊認為,員工對年終獎不滿意,問題主要出在三個方面:一,公司業績好,但沒有體現出和員工是利益共同體;二,干得好卻拿得少,沒有體現公平公正、賞罰分明;三,承諾與最后發的不一樣,沒有體現一致性。“從結果來看,這些都會引起員工不滿。但具體發放方式還要結合公司的業務、文化等實際情況,才能有激勵效果”。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