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第七屆蓋達爾論壇近日在俄羅斯國民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舉行,俄羅斯總理梅德韋杰夫在首日的全體大會上作主旨發言。本屆蓋達爾論壇的主題為“俄羅斯與世界:放眼未來”,眾多俄羅斯與世界各國知名專家學者就俄羅斯及世界經濟面臨的問題出謀劃策。其中,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中俄經貿合作等問題受到與會專家高度關注。
在主題為“中國經濟:前景與俄羅斯戰略”的討論中,專家學者就中國融入亞太經濟圈目前存在的挑戰與長期前景,俄羅斯如何吸引中國投資等問題各抒己見,激烈交鋒。
卡內基基金會資深研究員、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邁克爾·佩蒂斯表示,中國需要調整需求,否則經濟發展將失去平衡。他說:“相較發達國家而言,發展中國家能更快到達投資飽和點,但之后若不重視調整,債務水平的增長速度則會超過投資收益。在快速增長后進行調整是非常困難的,但也是必要的。”他認為,解決中國經濟目前問題的有效途徑是增加家庭消費比重,并積極發揮財政政策作用。
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認為,中國經濟能夠完成既定目標,實現溫和增長,沒有理由對中國持悲觀態度。林毅夫指出,在其他發展中國家,如俄羅斯、印度和巴西,也發生了相似的問題,但此類經濟增長速度的波動不會導致經濟崩潰。林毅夫也同意中國經濟應從投資增長型向國內消費增長型轉變。
俄天然氣工業銀行第一副總裁丹尼斯·卡梅舍夫認為,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狀況處于合理軌道,沒有引發強烈擔憂的原因。為防止發生金融市場恐慌,需要減少不良投資、加大打擊“影子銀行”力度、吸引潛在證券發行人。
俄羅斯經濟發展部副部長斯坦尼斯拉夫·沃斯克列先斯基指出,全球范圍內的經濟增速放緩是一種“新常態”,需要接受這樣的現實。“無論是7%還是6.3%,這仍然將是可喜的增長。”斯坦尼斯拉夫認為,“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其經濟增長將帶給俄羅斯貿易、投資機遇。因此,我們兩國將在互利共贏合作伙伴基礎上務實合作,推進兩國經貿水平繼續發展”。
俄羅斯國民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亞太經合組織研究中心主任娜塔莉亞·斯塔普蘭說,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中嚴格實行盎格魯·撒克遜原則,而中國更側重于互利合作。她認為,“具體的基礎設施建設、物流項目是互聯互通的第一步。對于俄羅斯來說,應當及時與中國就這方面開展積極且有意義的合作”。
蓋達爾論壇是為紀念俄羅斯杰出經濟學家葉戈爾·蓋達爾于2010年創辦的經濟論壇,其討論主題圍繞俄羅斯所處國際環境及扮演的戰略角色。本屆蓋達爾論壇討論了新能源的效率及規模應用、俄羅斯教育發展、俄羅斯經濟改革、國有企業發展、公務員制度改革、地方與國家財政、國際油價趨勢等俄羅斯及世界熱點問題,俄羅斯、中國、獨聯體等國家數百位專家學者、世界各國媒體記者參與了此次論壇。
?
?
?
相關鏈接:
行穩致遠 中國經濟新實踐 創新改變中國?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