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應沙特國王、埃及總統和伊朗總統的邀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乘專機離開北京,對上述三國進行國事訪問。
從地緣政治、經濟敏感性或綜合國力等多角度看,上述三國是中東地區最重要的國度。
有關習主席此番訪問的要義,可以用三個“第一”來表述——新年第一次出訪,習主席上任以來第一次訪問阿拉伯國家,西亞北非動蕩5年來中國最高領導人第一次訪問該地區。
2016年是中國十三五開局之年,習近平將新年首訪選定為中東三國,足見中國對中東地區的重視與尊重;第一次訪問阿拉伯世界就將連訪最重要三國,可見中國與穆斯林世界的公約數之大;而在西亞北非動蕩之際前往訪問,中國和阿拉伯世界的手握得更緊。
如果把關注視野放得更寬一點就可以發現,此番習近平主席的訪問,恰逢中東地區政經形勢的重大變革,即伊朗核問題國際協議的履行和美國因此被迫取消對伊朗的制裁。
就在3天前,美國和歐洲一些重要國家正式解除對伊朗的經濟制裁,伊朗超過1000億美元的海外資產被解凍,原油出口限制被取消。這一動態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伊朗重新回歸國際石油市場,作為國際上最重要的產油大國,伊朗的歸來顯然會深刻重構國際原油價格體系。
長期以來,美國和歐洲因為各種原因,與中東地區的關系處在一種極其復雜的微妙變數當中,尤其是海灣戰爭及其后遺癥,使美國在中東這一傳統深耕地區的國際信譽和國際影響大打折扣。
與此相反的是,不管國際局勢如何變幻,中國對中東始終堅持以誠相待,尤其是和前述三國的傳統友誼,保持了穩定的發展。比如,埃及是最早同新中國建交的阿拉伯和非洲國家,伊朗和中國的友誼與合作亦是源遠流長,沙特則已經連續10余年成為中國在阿拉伯地區最大的貿易伙伴。
事實證明,中國與中東地區的友誼和合作,不僅沒有因為政治局勢、經濟形勢或其他敏感問題而中斷或削減,反而保持了持續的穩定與發展。這種態勢,既是中阿之間“誠信”文化因子的共鳴所致,也是中國政府在國際問題上一貫堅持尊重與平等交往的原則使然。
正如習近平出訪前在沙特重要媒體《利雅得報》發表的署名文章標題所言,他此番出訪中東,就是要和中東“做共同發展的好伙伴”。對于中國而言,2000多年前的古絲綢之路,已經讓中華文明和伊斯蘭文明奠定了堅實的交流基礎,世界發展到今天,伴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國際戰略的穩步推進,習主席的到訪,又給這種歷史性的文明交往帶去了新的福音。
?
?
相關鏈接:
習近平治國理政關鍵詞?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