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商家之所以敢用罌粟殼,無非是認為他們被查到的幾率太小。倘若監管部門盯住添加罌粟殼高發的領域,將不定期抽查檢驗長期化、固定化,相信自然會形成強大威懾力。
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曝光,在組織開展打擊食品違法添加執法行動中,發現35家餐飲服務單位經營的食品中含有罌粟堿、嗎啡、可待因、那可丁、蒂巴因等罌粟殼成分,存在涉嫌違法添加行為。這些被查出添加罌粟殼的餐飲企業中,不乏公眾所熟知的餐飲品牌,如胡大餐飲等。
其中,據胡大餐飲有限公司總經理回應,含有罌粟堿的烤魚粉是從調料供貨商處購買原料后粉碎加工而成,“購買的原料里,絕對沒有罌粟殼”、“有關部門已經排除了我們主觀上添加的嫌疑?!钡降啄膫€渠道混合進了罌粟成分,誰來擔責,還有待進一步調查。
全國統一查處通報餐飲企業添加罌粟殼,集中給予曝光,這樣的做法比較罕見,也從側面反映出餐飲企業添加罌粟殼問題之嚴重。
一些餐飲企業濫用罌粟殼的“潛規則”難以破除,直接原因當然是逐利沖動。這樣的“潛規則”長期不破,更暴露出以往監管的軟弱。近些年來,各地監管部門嚴打餐飲食品添加罌粟殼的行動可謂進行了一輪又一輪,短期的行政高壓之下,添加罌粟殼的風氣會出現收斂,但等到查處風頭一過,罌粟殼又會在餐飲業死灰復燃。
并且,我們目前對餐飲業添加罌粟殼的法律處分,也難說嚴厲。此前曝出的許多餐飲店添加罌粟殼的例子中,店主被追究刑事責任,但一般也就判一年刑期以內,罰款也在一兩萬元左右,有的甚至只是判處緩刑。例如,去年4月重慶查出火鍋店添加罌粟殼,負責人被處以有期徒刑8個月,緩刑1年。
其實,罌粟殼和地溝油等食品安全問題一樣,管控并非不可能,關鍵在日常執法上不能松動。不良商家之所以敢用罌粟殼,無非是認為他們被查到的幾率太小,而自己又非常熟悉監管部門的執法節奏。倘若監管部門盯住火鍋店、鹵菜店等添加罌粟殼高發的領域,將不定期抽查檢驗長期化、固定化,相信自然會形成強大威懾力。
其實,發達國家和地區對餐飲業的食品監管的秘訣,正在于此。例如在法國,餐飲業是衛生部門的重點檢查對象。衛生部門的食品安全檢查具有不確定性,不論開店時間長短,也不論餐廳規模,完全隨機抽查。在我國香港,對餐飲業的檢查分例行、跟進、突擊、投訴、分區、跨區等6種檢查方式。香港食環署每年要抽檢餐飲業6.5萬個樣品,僅在2012年,食環署就巡查食物場所30004家,巡查了204384次,在香港,每年責令餐飲單位停業或吊銷執照的數量都在上升。
餐飲行業位于食品安全監管鏈條的末端,與消費者更密切。但在這么一道重要“關卡”,一直重視事前監管審批監管,事中的監管不足,各種監管漏洞不勝其數。而作為食品安全風險最高的領域,大量的小食肆、路邊攤、鹵菜店、火鍋店等往往成為監管盲區,成為各種問題滋生的土壤。
餐飲添加罌粟殼涉嫌欺騙他人吸毒,建議司法機關適時介入。如果不能通過更多鮮活的執法案例來體現,那法律就會是形同虛設。35家使用罌粟殼的餐飲單位被集中曝光,希望這是好的開始,讓餐飲業走出“劣幣驅逐良幣”,監管部門還需再努力。
?
?
?
?
相關鏈接:
食藥監總局通報35家使用罌粟殼餐飲單位(名單)?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