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薛小蘭的“三棵樹”農家雞飯店格外熱鬧。自打她6年來堅持為環衛工免費泡茶的事跡傳開后,網友們慕名而來,大家都想來支持一下好人的生意。
薛小蘭的店在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振興路,100平方米大,支了七八張桌子,沒有高檔的裝潢,沒有醒目的招牌,在這條店鋪林立的小街上毫不起眼。在振興路片區工作了12年的環衛工歐冬香回憶,6年前的一個夏日,她正在街上清理垃圾,薛小蘭從新開張的店里走出來,拍了拍她的肩膀,熱情地招呼她進去歇歇腳、喝口水。
“從來沒有人這樣請過我們,我當時有些吃驚。”歐冬香起初不大好意思進店,架不住薛小蘭三番五次地請,慢慢地,只要水杯里空了,歐冬香就會到店里添水。
“當時這條街非常臟,大熱天,她們要走好幾個來回,掃個不停,衣服全濕透了。”薛小蘭說,她的初衷很簡單,給辛勤勞作的環衛工行個方便。
2007年底,薛小蘭從定安縣一個鄉村到海口謀生,一開始在夜市擺攤,有時內急找不到廁所就到附近的店鋪尋個方便,但經常被拒之門外。
“將心比心,人都有不便的時候,能幫就幫一把。”薛小蘭覺得街道干凈了,來的顧客多了,飯店的生意才會好,幫環衛工其實也是在幫自己。
夏日里有解暑的綠茶、鷓鴣茶,冬日里有暖胃的溫水。6年來,不知道有多少環衛工喝過薛小蘭的熱茶。
“姊妹,到店里坐坐,喝口水。”在這條路上勞作的環衛工總能聽到薛小蘭親切的招呼。2014年,超強臺風威馬遜席卷海口,振興路的樹倒了一大片,垃圾成堆,整條街堵得不成樣子,環衛工人們日夜不停地清理,累了只能坐在馬路邊上打個盹。
看到這情形,薛小蘭拉開了飯店的卷簾門。
“那時候整條街停水停電,沒有店鋪開門,就她一家開門,讓我們進去休息,還想辦法弄到茶水給我們喝,這事我一輩子都忘不了。”過了這么久,歐冬香和工友們仍有說不出的感動。
薛小蘭的善舉并非個例,在海口,還有很多像薛小蘭一樣的愛心店主,常年堅持為環衛工提供無償服務。很多店都是像“三棵樹”農家雞飯店這樣家庭經營的小本買賣。愛心店主們以對“城市美容師們”體貼入微的關愛,傳遞著這座城市的溫度。
南海大道上的誠成名車館自兩年前開業起就一直向環衛工人敞開大門。“天熱了,請他們進來吹吹空調,下雨了,請他們進來躲躲雨,我們只是做了最普通的事。”車館總經理葉衛東說。
環衛工王秀蘭記得第一次受邀進店時還以為老板在開玩笑。“一個賣汽車的地方,裝修得這么豪華,怎么會招待我們呢?”王秀蘭說,以前上廁所都是“打游擊”,有時為了省去麻煩干脆忍著幾個小時不喝水。這個車館幫了他們的大忙,這條街上的十幾個環衛工,有了歇腳的地方。
“店里的伙計像對親人一樣對我們。”環衛工黃愛銀說。
每月18日,八佰伴理發店在全城的11家連鎖店面,免費為環衛工理發。八佰伴海德路分店的店員林先詠說,每逢這天,每個店員都會增加四五個顧客的工作量,雖然店里不加工資,但是大家都樂意做這件好事。
每月20日,秀墾路上的瓊海老街清補涼店就成了這個片區環衛工人們的聚會場所。他們喝著店里免費供應的清補涼,卸下一天的疲憊,聊聊家常。
店主余揚是四川人,當初被海南優美的環境吸引,獨自“闖海”打拼至今19年。
“海口能保持這么干凈的環境,和環衛工人的辛勤付出分不開,他們應該得到尊重。”余揚覺得,相比貢獻,環衛工得到的關愛遠遠不夠,所以他獻上自己的一份愛心,希望以此影響更多的人。
贊語
一份份愛心回饋,在海口蔚然成風。這些日常的微感動,不僅讓環衛工人暖意融融,也啟發著我們付出力所能及的善意,為默默付出的他們,多回饋愛意、多給予幫助。
?
?
相關鏈接:
央視《新聞直播間》報道海口愛心小店溫暖環衛工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