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海口市英才小學校長謝立可(右一),市人大代表、龍華區婦聯主席張冬梅(右二)接受海口網專訪。海口網記者袁宇攝
海口網1月22日消息(記者陳五男)不少中小學未配備心理咨詢室、擁有國家心理咨詢證的教師隊伍小,海口市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方面還存在著諸多薄弱之處。22日,市人大代表、龍華區婦聯主席張冬梅,市人大代表、海口市英才小學校長謝立可在做客海口網《海口會客廳》時均表示,心理疏導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版塊,要結合實際,引進優秀人才,打造專業心理咨詢教師隊伍,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 傳播家庭教育理念
“以提高家長素質為主線,特色活動為載體,通過開展一系列主題活動,達到促進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目的。”張冬梅介紹,龍華區婦聯通過在農村、社區開展家庭教育培訓班,大力宣傳和普及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升家長的教育素養,優化親子關系,促進家庭和諧。
“缺少父母的關愛和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引導、家長和老師自身的素質差距等原因,使得城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水平差距逐漸拉大。”張冬梅說,為拉近距離,婦聯突出抓好“控輟”工作,堅持開展“春蕾計劃”、“希望工程”、救助貧困學生等關愛弱勢未成年人行動。目前,龍華區公辦鄉鎮中心幼兒園建園率為100%,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保持在99.4%以上。
與此同時,英才小學通過國旗下講話、舞臺劇、課本劇、編手抄報、特別的日子特別的行動等活動形式,讓核心價值觀進入課程,讓“十好習慣”進入課程。不斷推進和深化思想道德實踐教育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學習和情感習慣,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謝立可表示,課程是“教育跑道”、“教育載體”,“教育目標無論多宏偉,辦學理念無論多超前,如若不能細化并進入課程,那也只能紙上畫畫、墻上掛掛,最終將因為不在‘教育跑道’上而游離于師生之外。”
構建“三位一體”育人體系 處處事事育人
通過建立班級微信群和校訊通平臺,實現學校和家長溝通零距離;開設“家長開放周”、“家長授課體驗日”等學校節日文化平臺,讓家庭和社會走進學校;設立“軍訓周”、“道德講壇”等,聯手部隊官兵和道德講壇自愿者等社會力量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開發“閱讀平臺”和“尋訪海島”APP課程軟件,實現校本課程的互聯網,讓家庭、學校和社會“三位一體”共建校本課程。謝立可表示,英才小學正努力通過學校、家庭和社會的通力合作,構建“三位一體”育人體系,促進未成年人全面發展。
“家長學校是實現家園共育的一種教育形式。”張冬梅認為,這不僅有利于家庭教育的科學規范,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更有利于家園溝通,形成教育合力。
把好心理疏導關 打造專業咨詢團隊
不少中小學尚未配備心理咨詢室,當前擁有國家心理咨詢證的專業教師隊伍較小,海口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上仍存在不少薄弱之處。
為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英才小學一方面聘請專家對學校教師進行培訓,讓老師能夠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疏導知識,與孩子進行正確、有效地溝通。另一方面,通過邀請有專業資質的家長或社會志愿者,到學校開展心理輔導活動。“心理咨詢是當前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一個薄弱之處,心理疏導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版塊。”謝立可說。
據張冬梅介紹,龍華區各中小學校目前都配備了心理咨詢師,但具備國家心理咨詢證的教師隊伍仍然較小。“希望政府對這方面能給予一定的支持,在加大專業隊伍培訓的同時,大力引進優秀人才。”張冬梅建議。
相關鏈接:
讓花兒向陽開放 《心里》頻道招募心理輔導志愿者
《心里》第四期:未成年人,如何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心里》訪談第四期:未成年人自我保護
《心里》第三期:在“愛”里沉淪,在“愛”里迷失,未成年人怎么會“愛”?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