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海南省六屆四次會議將于1月25日開幕,對于海南極端降水的強度和頻率在增加,城市降水的突發性增強,建設城市的理念偏差,導致城市內澇頻發。省政協委員張京紅建議,海南應做到低影響開發,建設“海綿城市”。
低影響開發、低洼綠地建設 積蓄多量雨水
張京紅建議,海南要低影響開發,低洼綠地建設,通過“海綿城市”建設,盡量減少開發的影響,保持一定的綠地,保持一定的水面,從源頭來減少徑流量的產生。
“海綿城市”建設的一個重要目標是要爭取把70%左右的雨水在當地積蓄、滲透,雨水不是負擔是資源,今后城市的河湖要能蓄水、馬路要能滲水。“低影響開發、低洼綠地建設”就是在建綠地之初,就把雨水的去處考慮好,就把透水地面自然留好,不破壞自然原有的下滲渠道。既可以解決安全問題,包括防澇安全和飲用水安全,也解決資源問題,涵養地下水。
更新和轉換理念 綜合治理水環境
“在城市規劃開發中,要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水系,綜合治理水環境。”張京紅建議,如:規劃建設時考慮氣候可行性論證,使綠地面積和道路硬化面積的比例合理積極,從而讓城市有足夠的場所來蓄水;打通硬化道路、停車地面與綠地之間的通道,大雨時,地表徑流能順利進入綠地,被土壤吸收,因而不會形成地面積水;在道路旁、停車場邊、樓房的近處,設計露天低地或排洪溝,以利迅速排水;在城市的低地勢區,大面積保留天然植被地帶,使雨水能通過植被的根系進入地下,補充地下水。
在立交橋的擋板上多開直排雨水孔,減少立交橋面積水,也能避免橋面積水匯集到下橋處的低地,形成積水,阻礙交通;盡量使用透水磚、石子、網格等有利雨水直接入地的材料來給室外環境鋪地,給樹坑覆蓋木屑類有機質以增加樹坑對雨水的吸收能力。
編制城市排澇規劃 更新標準規范
張京紅建議,將區域雨水年徑流總量控制率作為城市規劃的剛性控制指標,建立適合本區的雨水排放管理制度。同時,針對海南城市排水設施建設標準偏低的問題,結合海南氣候特點,積極修訂和更新暴雨強度公式的編寫,建議相關市政工程建設合理確定適度超前排水標準以提高城市排水能力,保障城市基礎設施的綜合承載能力與城市化水平相適應。
加強城市排水灌渠的管理與監督。只有整個管網保持暢通,才能夠及時排出積水。而保持灌渠的清潔,既需要社會的共同維護,也需要相關部門的監督。
科學規劃合理布局 完善排水防澇基礎設施
“每一個城市排水系統都分為主要排水系統和次要排水系統,而主要排水系統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即使沒有人為的規劃設計,一個地區的主要排水系統仍然會自然形成。”張京紅建議,為了確保城市有序發展,減少居民生命和財產損失,兩套排水系統均應被合理地規劃設計。
特別是主要排水系統,更要尊重自然規律,因勢利導。在推進城鎮化進程中,加大排水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加快城市排水管網、泵站等排水設施的建設和改造,努力提高城市排水能力和排水體系科學化、自動化水平,加強對城市排水設施和運行管理的檢查,做好排水設施的維修養護。
?
?
?
相關鏈接:
管道堵塞致小區嚴重積水 海口市政排水部門及時疏通排水?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