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伊朗總統魯哈尼在德黑蘭薩德阿巴德王宮舉行會談。(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東位于亞非歐三洲的交界處,其地緣區位、能源蘊藏和安全影響都決定了該地區在全球政治中的獨特地位。在過去很長時間里,中東并不是中國外交的重點,中國對中東事務的介入不深。然而,隨著中國國家實力的增強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中東已成為中國大國外交的優先區域。
中東劇變后,地區形勢呈現出大動蕩、大調整和大變革的特征,中東國家漸次進入社會轉型期,地區穩定和民生發展的成為各國人民的共同訴求。在美國戰略收縮的大背景下,中東國家希望中國在地區事務發揮更大作用的呼聲漸高,對中國充滿期待。因而,中國的“西向”與中東國家的“東顧”相向而行,中國與中東關系開始駛入“快車道”。
在此關鍵節點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遠赴沙特、埃及和伊朗,展開新年首場外交行動并取得圓滿成功,影響重大,意義深遠。習近平主席此行受到了三國領導人和民眾的普遍歡迎,中國倡導的平等交流、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理念得到地區國家的一致贊許,和平合作的絲路精神與伊斯蘭文明的價值取向交相呼應。
沙特、埃及和伊朗都是中東大國,地區影響力舉足輕重,中國與三國關系的進一步加深,不但有利于增強中國在地區事務中的話語權,而且有利于“一帶一路”的實施。
沙特是全球石油生產的巨擘,是世界最為重要的石油出口國之一。中國與沙特自1990年建交以來,雙邊的能源合作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沙特是我國原油進口的第一大供應國,2014年中國每天大約從沙特進口原油100萬桶,占到進口總量的16%。在能源合作的帶動下,2013年中國首次成為沙特第一大貿易伙伴。在低油價情形下,沙特希望盡快實現經濟轉型,中國在基建、核電、航天、電信領域的先進技術和快速工業化經驗剛好能與沙特相互對接。此外,沙特還是金融大國,在石油貿易中積累了巨量的石油美元,與中國一樣面臨金融資產安全問題。未來,兩國可在能源合作中增加人民幣結算等金融合作,共同防范風險。兩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建立,標志著雙邊關系再上一個新臺階,未來自貿區的建設將進一步推動雙邊關系的發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