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城區區委書記張家明接受記者采訪。 京華時報記者張斌攝
昨天上午,市人大代表、東城區區委書記張家明召開了媒體見面會。張家明表示,今后5年,東城將舉全區之力,解決平房區的現狀問題。除了西忠實里等成片區域整體搬遷騰退外,其他居住在平房區的東城居民,或可以通過自愿申請的方式進行搬遷,從而改善居住條件。
京華時報記者王碩
申請搬遷試點未來有望擴大
張家明表示,很多平房區不具備整體疏解條件,不能像天壇周邊簡易樓騰退項目和西忠實里環境整治項目一樣整體疏解。2015年,東城區將南鑼鼓巷地區四條胡同和東四三至八條作為試點,以申請式搬遷的形式,讓居民自愿申請搬遷。
2015年,東城區啟動南鑼鼓巷地區四條胡同修繕項目,統籌風貌保護和改善居民居住條件,對產權房屋按照歷史街區保護原則進行改造。目前,四條胡同已接到660多戶的搬遷申請,申請比例達到51%,超過預期。目前,已有110戶居民完成了搬遷。居民搬走后,政府將會拆掉違章建筑,并會為留下來的居民改善生活條件。
張家明說,南鑼鼓巷地區4條胡同和東四三至八條試點是成功的,未來有望擴大試點。讓居住在平房區更多有搬遷意愿的居民能夠以申請式搬遷的方式,本著自愿的原則,改善居住條件,進行搬遷。
東城常住人口去年減少6000人
在提到人口疏解問題時,張家明表示,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5年,東城區常住人口減少了6000人,超額完成了政府下達的人口疏解任務。
據了解,2015年,東城區與市政府簽訂責任書,承諾區內常住人口一年下降5000人。而根據統計局的
最新數據,2015年,東城區的常住人口下降了6000人。
“去年,我們在人口控制上確實做了很多努力。”張家明說,比如地下空間清理,批發市場整個騰空了15萬平米近5000個攤位,清退從業人員約有10000人,此外,還通過清理群租房清退了8000人,通過清理地下空間227處清退了13000人,這三方面累計起來,影響到的人口約3萬多人。
張家明表示,2016年,東城區還將繼續進行批發市場和倉儲的疏解,而地下空間的疏解將持續3年,清退完的區域將按照原規劃還原。
□對話
>>談人口疏解
并非針對平房居民想提高他們居住水平
記者:按照相關規劃,到2020年,中心城區5年內要疏解15%的人口?哪類人是疏解重點?
張家明:平房區居民居住的條件、環境是目前政府面臨的一大難題,亟須解決。但是疏解人口,我們的主要目標并不是針對這些居民,而主要是想辦法提高他們的居住水平。
當然,疏解中有人口管控的問題,我們也在研究。去年,東城區通過清理地下空間、群租房、批發市場等,影響到約3萬多人。
另外,北京的老居民,特別是住在平房區的老居民,可以通過政府提供的一些條件,到一些其他的區域,這樣也能改善他們的居住條件,但前提是自愿,而且是平移式。
記者:如何保障疏解的人口不會回流?
張家明:疏解的工作要持續做下去。地下空間清退完畢要合理利用。但利用的前提一定是符合安全條件和業態要求。對可能產生安全隱患的非法經營的業態,決不許再回頭。
文物名人故居騰退擬申請納入疏解范圍
記者:2015年的人口疏解任務超額完成,2016年的任務是多少?今年將在哪些方面進行疏解?
張家明:2016年疏解任務還沒有簽,人數還在確定中,但是到2020年要完成15%。2016年,疏解還會繼續發力,第一把倉儲市場和批發市場繼續清下去;第二把清理地下空間繼續做下去。地下空間我們要連續抓3年,特別是有嚴重安全隱患、不符合安全條件的,一定要進行改造,甚至取締,消除安全隱患。
第三,我們要加大拆違力度。第四,區里也在研究,對于大量的文物、名人故居被占用,甚至在使用上沒有按要求進行保護,我們想能不能和市里申請,也納入疏解范圍。在保護這些文物古跡的前提下,把原來居住在其中的居民和單位搬遷出去,使文物修繕后被保護并加以利用起來。
記者:拆除平房區里的違章建筑后,里面的居民如何安置?哪些被占用的文物古建會進行清理?
張家明:我們也在想,能不能通過市政府以及我們自己籌集一些房源,逐步對居民進行安置。文物古建的這個問題我們正在研究,在“十三五”想這么做,比如段祺瑞府。
>>談緩堵
東城治堵著眼胡同今年打通22條斷頭路
記者:作為核心區,東城會在區域內制定更嚴格的機動車管控和產業管控嗎?
張家明:產業肯定要嚴格管控,按照2014年、2015年北京市印發的禁限制目錄,現有的不符合產業目錄的,要逐漸清退。
交通問題,按市政府2016年的計劃,東城要打通22條斷頭路,這是緩解交通擁堵的措施之一。東城治堵的著眼點在胡同,胡同的停車問題、單行、單停問題,這些我們都在謀劃。
>>談功能疏解
在疏解前提下發展宜居和諧是建設目標
記者: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老城區功能重組,強化政治活動、文化交流和國際交往等高端服務功能,怎樣來實現這樣的功能重組?
張家明:功能重組,還是應該在疏解的前提下,把政治活動、文化交流、國際交往中心的功能凸顯。
首都成為文化中心,東城擔負重要職責。東城區擁有的文化資源十分豐富,還需要通過政府搭建平臺,把各種文化因素激活起來。下一步,考慮讓文化產業也發展起來。而政治活動中心、國際交往中心,東城也是義不容辭。
記者:從之前的聚,到現在的疏,是否能適應?
張家明:疏解非首都功能是長期工作。過去我們發展靠引進資金,現在是靠疏解不符合定位的產業、功能,在疏解的前提下搞發展。東城區要學會適應這種調整,不管怎么疏解,區的建設要達到的目標就是宜居和諧。
輸出優質教育資源能體現公平消除矛盾
記者:東城向外疏解了哪些功能?舍得嗎?
張家明:醫療、教育都在向外疏解。東城的教育資源這么好,要不要往外輸出?之前我們也在考慮這個問題。答案其實是清楚的,東城好的教育資源,應往外輸出,讓好的教育模式惠及到其他區域,我們的意見一致。教育資源疏解的力度也非常大,景山中學、二中都已經進駐通州,五中、史家也在往朝陽走。
我們相信,優質資源往外輸出,也是在提升北京的整體教育水平。9年的義務教育,只有讓教育均衡,才能讓無論什么家庭的孩子都能夠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這是社會公平的體現,是社會進步,也能有效消除社會矛盾。
>>談平房區改造
用五年舉全區之力解決平房區現狀問題
記者:作為當家人,您覺得東城的“病”在哪方面,該怎么治?
張家明:從我們的工作經驗看,集中力量還是要解決平房區的改造問題。我們所提出的“城市病”,如交通、環境、外來人口聚集、低端業態等問題,大都集中在平房區。所以我們在區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東城區要在市政府的支持下,舉全區之力,用5年時間解決平房區的現狀問題,這是首都形象的短板。我們給自己提出一個“城市更新改造率”,到“十三五”末,東城的城市更新改造率要達到80%。
記者:平房區改造,騰退土地怎么利用?
張家明:按市政府要求,必須要還原規劃。從東城區2015年開展情況來看,主要是騰退了一些批發市場,比如天樂,它在東城區已有15年的歷史,但這里原來是市政規劃道路,所以我們就把它變為一條路。另外有一些批發市場騰退完畢后,我們就把它改為一些便民設施。
?
?
?
相關鏈接:
遼代文物百余“國寶”揚州開展 領略契丹王朝風采?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