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春運拉開帷幕。春節返鄉,哪些案件多發?又有哪些情況需要格外注意?新華社記者近日聯合武漢鐵路公安局,對2014、2015年春運期間旅客出行中的572件報警案件以及1553件求助案例進行了梳理。
武漢鐵路警方的春運數據顯示:六成報案涉及偷盜,攀老鄉、“分錢包”等騙局多發,八類事項尚需更加注意。
偷盜案件多發 “職業小偷”約占5成
記者了解到,武鐵警方在接到旅客群眾報警的572起案件中,被偷、被盜的案件占62.7%;除當事人虛假報案、遺忘丟失、證據不足外,最終立案比例占比為74.6%。
抓獲的116名竊賊中,目的性很強的“職業小偷”約占5成,其中長期活躍車站的“慣偷”占4成,臨時見財起意的“客串小偷”占1成。竊賊主要針對露財、馬虎、無防備意識的人。被盜地點多在進站口、安檢處、上下車人多擁擠的地方。
武漢鐵路公安局提醒,在火車站及列車上等人員密集場所,部分旅客的“闊氣”表現或財物外露等行為,很容易遭小偷“盯梢”,再加上回家心切、路途疲憊等,給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機。
被盜案件顯示,候車睡覺忘乎所以、進出擁擠放松警惕、旅途聊天得意忘形、貴重物品隨意放置,都是小偷下手的“良機”。武鐵警方建議,旅客應將貴重財物始終放在自己視線范圍內,不“炫富”,大量現金先存銀行再出行。
騙局莫輕信 貪小便宜易“入套”
在武鐵警方破獲的55起案例中,攀老鄉、拉關系類騙局十分常見。
一句“大哥,我們是老鄉”,讓不少人掉入了陷阱。許多乘客是因“幫忙照看行李”“換車票”等情況,導致行李錢財不見、車票被退。
“兄弟,我這iphone6s便宜才600元,要不要拿一個”“地上掉了一個錢包,咱們分錢”,此類騙局同樣不少。部分騙子利用所聽到的出站旅客的電話信息,以冒充接人等方式,精心設計圈套,騙取旅客錢財。
武漢心理咨詢師程鈺淇認為,人們對鄉音、鄉親、鄉情等家鄉情節有天然的認同感,當大腦收到貼上“家鄉”標簽的信息后,會進入思維定式,本能地拉近社交距離,放松警惕,給騙子行騙創造了可能。
“也有些旅客明白‘天上不會掉餡餅’,但潛意識里存在占便宜心理,容易在受到外界誘惑時心存僥幸,認為‘也許我就是幸運兒’,一步步落入騙局。”程鈺淇說。
武鐵警方建議,旅途中莫與陌生人攀談搭訕,不要輕易透露個人信息。
假票假證層出不窮 “來路不明”票證切莫買
每年春運,鐵路警方都會查獲大量涉假案件,包括假幣、假火車票、假身份證、假鐵路職工證等。近兩年,武漢鐵路公安局查獲假幣假票假證案件達189起。
其中,2015年春運,發生過黑心包工頭用假幣給農民工發工錢,而農民工拿著不知情的假錢到售票窗口購票被識破后,警方當場沒收了1200元假幣。也有一些人是購買了假火車票、假鐵路職工證乘車,被鐵路工作人員和民警發現。
部分違法人員、在逃犯為了掩飾真實身份逃避公安機關打擊,使用假身份證件。去年,武漢鐵路警方查獲使用假證乘車逃犯87人。此外,警方在湖北境內69個客運火車站查獲假乞丐、假愛心人士、假鐵路工作人員56人。
武鐵警方提醒,為了切實維護自身利益不受侵害,廣大旅客請自覺抵制假票假證,不要輕易購買來路不明的火車票,以免上當受騙。同時,警方告誡:心存僥幸制假販假者伸手必被捉;有違法犯罪記錄的在逃人員,自首才是出路。
避免“人在囧途” 8類事項需注意
通過對春運中1553件求助進行分類整理,武漢鐵路公安局重點提出8個方面的事項,提醒旅客注意。
——出門關好門窗。出門前,仔細檢查車票、證件、錢包等物品是否帶齊全,有無遺漏;關掉家中電源,檢查冰箱內是否有易腐敗食品等;并妥善安置寵物等,鎖好門窗。
——帶好應急藥品。病患者出門前應準備旅途足夠的藥品;建議準備防暈車藥,以及適量常規用藥以備取用。
——行李不要超重。火車上明令禁止的物品不能攜帶,一般旅客隨身攜帶行李不超過20千克;注意妥善保管易損物品,行李不要分散,最好集中打包,捆綁結實。
——乘車不慌不忙。預留1小時乘車時間,路途遇事不急不躁、沉著冷靜,看清時間和車次,避免誤乘、漏乘、坐過站。
——行李要“跟人走”。售票廳、安檢口、候車室、車廂內的乘客容易忘拿行李。其中,安檢口最容易發生行李忘拿事件。旅客趕車心切,應防止相似行李互相拿錯烏龍事件和行李收拾不當發生掉落。同時,下車別忘拿行李。
——看好老人小孩。老人和小孩隨行,應時刻照看好,避免隨意走動,防止磕碰摔倒,防止發生走失等意外。
——洗漱如廁當心。火車上在洗漱時,貴重物品要隨身攜帶;如廁時,要格外注意手機錢包等物品,防止掉入沖便池滑落車外。
——到站仍需警惕。列車到站前,檢查收拾隨身物品有無遺漏;下車后,請乘坐正規交通工具,不要輕信陌生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