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美蘭區一戶5口人的“候鳥”型家庭,爺爺奶奶從新疆來海南帶孫子。奶奶說:“我們在海南每個月花在吃上面的錢,比在新疆每月花的要多1倍。”
由于我省主要“菜籃子”產品的價格及漲幅均高于全國平均及大部分地區水平,給居民生活帶來了較大的影響,在省政協六屆四次會議上,政協委員們再次將關注的目光落在“高菜價”上,并圍繞如何平抑“餐桌上的物價”積極建言獻策。
記者調查
天氣一變菜價上漲
海口菜價近日持續上漲,葉菜類價格漲幅明顯,平均每斤上漲1元-1.5元左右。
“海口菜價真是太貴了!”在海口龍昆南路和信大潤發超市,海口市民韓女士告訴記者,最近為買菜她總會轉好幾個市場,但價格一個都不低,像她平時常買西紅柿、土豆、芹菜、韭菜,“沒有一樣低于3塊錢一斤的”。她今天買了4種蔬菜,價格分別是:西紅柿每斤6元、韭菜每斤5元、青瓜每斤4元、芹菜每斤7.5元,“越來越吃不起了!”
在海口坡巷村農貿市場,攤主陳大姐告訴記者,她這兩日賣的娃娃菜都是3.5元/斤,批發價為3元/斤,而在正常情況下,一般只賣2.5元/斤;菜心5元/斤,批發價4元/斤,以往賣3元/斤;生菜5元/斤,批發價4元/斤,以往賣3元/斤。
“一是批發的價格漲了,另外,由于連續潮濕陰雨的天氣,蔬菜有爛根、爛心的現象,零售價會相應稍稍調高。”陳大姐坦言,最近她賣的蔬菜,每斤較平時上漲1元-2元左右。
不僅如此,陳大姐還告訴記者,她昨日早晨去海口南北蔬菜批發市場進貨時,發現蔬菜存量似乎也比之前少了很多。“我平時每天一般批發200斤左右的蔬菜,但最近,每次只能批發100斤左右,因為市場沒有那么多貨。”
海口南北蔬菜批發市場有關負責人則告訴記者,其實,海口蔬菜價格較明顯的上漲從20日就開始了,一方面,由于北方雨雪天氣影響,很多蔬菜不能及時運到海口;另一方面,海南降溫降雨,加上此次寒潮影響,本地葉菜生產周期將放慢,葉菜也會因為出現爛根等現象導致產量下降,量少了價自然就升高了。
記者總結走訪情況發現,受寒冷陰雨天氣影響,海口市蔬菜價格持續上漲,其中,葉菜類價格漲幅最明顯,平均每斤上漲1元-1.5元左右。
專題調研
羊肉雞蛋全國領跑
2012年-2014年,我省“菜籃子”主要食品價格在全國31個省、區、市中持續處于高位。
“食品價格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問題,穩定‘米袋子’‘菜籃子’價格也是關系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正在參加省政協六屆四次會議的省政協研究室主任吉冬梅告訴記者,去年,根據省委要求,省政協將“餐桌上的物價”作為2015年度調研重點課題,著重選取產能供應不足、價格較高及消費偏好度高的蔬菜、肉類及雞蛋三大類產品開展了一次深入調研,并最終形成了《餐桌上的物價——我省“菜籃子”保供穩價調研報告》。
“我也是參與者之一,調研報告可以說來之不易,凝聚了各方智慧。”吉冬梅告訴記者,調研期間,在省政協主席于迅、副主席陳辭的直接領導下,省政協專題調研組先后對省內海口、三亞、儋州、瓊海4個市縣和云南、浙江兩省的主要副食品生產、流通、消費等環節進行了深入調研。“我們實地走訪農戶、合作社、企業多達22家,一級、二級批發商4家,超市、平價商店、農貿市場11家。”
記者從調研報告中了解到,海南“菜籃子”主要食品絕對價格水平高于全國平均和大部分地區。
吉冬梅講述了調研過程中遇到的兩個例子:調查組走訪了位于海口市美蘭區的一戶“候鳥”型家庭,這戶人家共5口人,爺爺奶奶從新疆來海南幫兒子兒媳帶孫子。奶奶說:“海南的物價比新疆貴多了,我們在海南每個月花在吃上面的錢,比我們在新疆每月花的要多1倍。”
另一位接受調查者陳先生,2009年從湖南遷來海口長期居住,他表示,海口買吃的花費比湖南要貴,特別是葉菜價格,平均每斤要高1-2元。
此外,調研報告還顯示,在蔬菜價格方面,海南遭遇異常災害天氣時價格波動較大。“菜價平時就很高了,一旦碰到臺風天就更高。特別是葉菜,臺風還沒來呢,一聽到瓊州海峽停航的消息,菜價就已經漲上去了。”吉冬梅說,這是調研組在三亞調研時,一位蔬菜銷售企業代表反映的情況。
這樣的例子還有許多:2014年7月,我省遭遇超強臺風“威馬遜”襲擊,當月我省蔬菜平均價格為3.61元,比旺季3.02元的平均價格上漲了19.53%,比淡季2.84元的平均價格上漲了27.1%。
1月24日,市民在海口港豐市場內買菜。本報記者蘇建強攝
委員建議
打組合拳平抑菜價
搭建省級平臺統籌“菜籃子”建設,新建或改造1-2個大型綜合批發市場……
成立國有控股“菜籃子”集團
如何抑制海南菜價偏高,保障“菜籃子”工程切實惠及民生?在今年的省政協六屆四次會議上,“餐桌上的物價”也成為廣大政協委員熱議的焦點話題。
“我省主要‘菜籃子’產品的價格及漲幅均高于全國平均及大部分地區水平,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省尚未有一個覆蓋全省的平臺來統籌‘菜籃子’建設。”省政協港澳臺僑外事委員會提交的《關于搭建省級平臺,強化政府調控“菜籃子”價格能力的提案》建議,搭建省級平臺,統籌“菜籃子”建設。
對此,吉冬梅表示,委員們的建議與省政協調研報告不謀而合。調研報告建議,借鑒北京、上海、浙江等省市抓“米袋子”“菜籃子”保供穩價工作的模式和經驗,探索成立由政府主導的國有控股“菜籃子”集團,實行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強化政府調控“菜籃子”價格的抓手。
新建或改造1-2個大型綜合批發市場
“目前,我省只有一個島外調入蔬菜批發市場——海口南北蔬菜批發市場,凡是從島外進入海南的蔬菜必經這家市場中轉,這種獨家經營的模式難免不會讓人產生價格壟斷的猜疑。”省政協委員、省工商業聯合會(省總商會)專職秘書長黃瑯建議,徹底消除一家獨大壟斷經營的猜疑需充分激發市場活力,創新和搞活蔬菜交易市場,多渠道進貨,多平臺批發,建立老百姓認同的蔬菜價格調節機制。
“可以在海口、三亞新建或改造1-2個大型農副產品產銷雙向輻射型綜合批發市場,將現有蔬菜、水果、水產品及糧油等批發市場引導整合進入大型市場內,提升交易規模,并引入拍賣、競價、電子結算等現代交易模式。”吉冬梅表示,“可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把2011年就已建成的海南中商農產品中心市場盤活利用,避免閑置浪費。”
建公益交易平臺促中間流通環節減少
由于我省“菜籃子”市場建設環節多、規模小、競爭不充分,導致交易、物流、配送成本高,整體推高了“菜籃子”食品價格。
“必須完善我省‘菜籃子’流通體系建設。”吉冬梅告訴記者,調研報告提出的一條重要建議就是:市場調節和政府調控相結合,多管齊下推動流通環節體系建設。“建議以市場交易平臺建設為重點,以實現產銷對接為目的,以市場調節與政府調控相結合為手段,最大限度地打通流通環節。”
黃瑯也建議,建立一個自由流通的公益交易平臺,在每個農貿市場內規劃面積不少于25%的地方,讓菜農或小蔬菜種植基地經營者直接到劃定的區域進行賣菜交易,每天攤位不固定,先來先占有,不收攤位費,只收取一定的衛生管理費,對挑擔的小菜農可免收相關費用。
抓好“菜籃子”生產基地建設
吉冬梅說,調研過程中還發現一個現象:海口、三亞分別是瓊北、瓊南的中心城市,常住和流動人口多、市場需求大、土地資源稀缺、勞動力成本高,單靠自身資源來抓“菜籃子”建設既不經濟也難以自給;而周邊市縣往往在生產農產品方面具有土地、人力優勢,但銷售市場狹小、流通渠道不暢、供需信息不對稱,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菜籃子”產業發展。
“充分發揮中心城市和周邊市縣各自優勢,實現‘菜籃子’建設的合作共贏,也是一條路子。”吉冬梅建議道。
調研報告指出,海口和三亞要以發展大市場、大流通為重點,進一步暢通農副產品大進大出的流通渠道,完善市場體系建設;周邊市縣要主動當好中心城市的“菜籃子”基地和后花園,抓好“菜籃子”生產基地建設,在為中心城市做好服務和配套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延伸思考
既要降菜價又需防傷農
冬季是海南省蔬菜的生產旺季,近幾年,海南省冬季瓜菜生產規模都達到300萬畝左右,年產量達400多萬噸,冬季瓜菜的生產收入也成為海南農民增加收入的主要來源。但由于冬季氣候變暖、市場信息不對稱、生產不合理等因素,這些年海南經常遭遇某些冬季瓜菜品種滯銷、生產過剩、批發價格過低導致農民損失慘重的情況,嚴重打擊了農民種植冬季瓜菜的積極性,也一定程度造成農地撂荒的情況。
冬季瓜菜是海南農民增加收入的主要來源,如何避免菜賤傷農?面對這一擔憂,接受記者采訪時,海南省政協委員、省物價局副局長董德標建議,海南應推行冬季瓜菜目標價格保險,增強農民抵御市場價格風險的能力。
董德標說,近幾年,上海、江蘇、山東、四川、貴州等省市陸續實施了蔬菜價格保險,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山東將大白菜、大蒜、馬鈴薯3個蔬菜品種納入財政首批補貼的試點品種,3種被保險蔬菜在上市期間的實際交易價格都是在合同約定的目標價格上下小幅度浮動,而其他未參與蔬菜價格保險的品種則漲跌幅較大。”
“由于大基地都參與保險,參保試點基地在投保前可相互了解其他參保基地參保品種、種植批次和面積,得知不同試點蔬菜品種預計上市時間和上市量等信息,從而合理安排本基地種植計劃,規避出現大量瓜菜集中上市或者短缺的現象,均衡市場供應,從而避免了價格暴漲暴跌。”董德標說,由此保障了農戶生產的積極性和穩定性,提高了產業的競爭力。“因此,建議海南先從冬季瓜菜開始推行價格保險,扶持瓜、椒、豆、茄類大宗農產品生產,穩定冬季瓜菜的價格預期,提高農民收益。”
價格保險如何操作?簡單地說,就是根據某種農產品前幾年的收購價確定目標價格,將實際收購價作為保險理賠參數,當實際收購價低于目標價格,保險公司給予理賠。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我省各級政府一般是通過對瓜菜基地進行補貼的方式來鼓勵瓜菜種植,然而這種傳統的補貼模式并沒能很好地調動種植戶的積極性。
“我們有必要學習山東等省份的做法,改變政府以往單一的資金扶持投入方式,以保險保費補貼替代直接補貼,引導種植戶生產,既避免菜賤傷農。”董德標說。
?
海口組織9000噸平價蔬菜供應市場
8種平價蔬菜春節期間繼續賣
記者今日從海口市物價局獲悉,為了緩解蔬菜價格過快上漲對群眾生活造成的影響,確保市場蔬菜價格基本穩定,經海口市政府同意,自1月26日起至2月24日止,物價部門將對8種蔬菜實行平價銷售,并設立了73家政府平價蔬菜供應點。
據介紹,海口市政府委托海口南北蔬菜批發市場等相關企業組織貨源,平價供應的蔬菜品種為大白菜、小白菜、蓮花白、上海青、菜心、胡蘿卜、白蘿卜、小黃白,數量為每天300噸,連續組織30天,累計增加9000噸蔬菜平價供應海口市場。
他山之石
北京:
為了保障“菜籃子”“米袋子”的供給,穩定市場價格,成立大型國有企業或者國有控股企業,搭建政府調控“菜籃子”的主要平臺。
浙江:
在蔬菜、肉類等農副產品生產能力低的情況下,大力發展現代物流,以大市場大流通建設,爭奪價格話語權。
廣東:
大力推進平價商店建設,惠州市依托大型農貿企業、供銷系統、糧食系統等主體,形成了覆蓋全市大型社區、較大鄉鎮的城鄉農副產品平價商店穩價惠民網絡。
上海:
為了規避蔬菜種植風險,避免出現“菜賤傷農”,率先在蔬菜價格保險方面進行了探索,即根據某種農產品前幾年的收購價確定目標價格,將實際收購價作為保險理賠參數,當實際收購價低于目標價格,保險公司給予理賠。
?
?
相關鏈接:
項俊波:保險行業發展速度創近7年新高?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