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您當前的位置 : 社會新聞>

    鄭州61歲以上老頑童繪制地鐵站浮雕

    海口網(wǎng)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6-01-26 10:41

      老玩童們正在認真創(chuàng)作

      當你乘坐鄭州地鐵一號線時,有沒有注意過站點的浮雕?比如二七廣場站飛翔的鴿子,農(nóng)業(yè)南路站的木版年畫,還有黃河南路站的鈞瓷?

      當然,有趣的遠不止這些,還有文博廣場的十八羅漢鋼塑、環(huán)保警世鐘;河南日報報業(yè)集團門前的紅色雕塑《放眼九州》……

      這些都是由鄭州一群迷戀雕塑壁畫的老玩童們創(chuàng)作的,他們的背后有著怎樣的故事?

      地鐵站點浮雕他們有功勞

      今年63歲的張松正原來是鄭州市群眾藝術館雕塑壁畫院院長,因為癡迷雕塑,即使退休了,他也不愿丟下老本行,每周都會到以前的雕塑工作室逛逛。

      他快退休時,正趕上鄭州地鐵一號線征集每個站點的浮雕作品,他就和他的伙伴們報名參與。他們中年齡最小的也已經(jīng)61歲了。

      “我們就是一群愛玩的人,因為對雕塑感興趣而認識,‘革命情感’有的都已長達十多年。”張松正說著,把他的一個伙伴推向前。他叫馬亞非,河南省美術館原館長。

      馬亞非說,以前他一直搞行政工作,對于雕塑只是外行。其實“門外漢”不光他一個,陳宗銘之前在鄭州科技館工作,只會畫畫,對雕塑也是一竅不通。后來,雕塑壁畫院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免費學習、鍛煉的平臺,他們這才“上了道”。

      地鐵一號線二七廣場站、農(nóng)業(yè)南路站、黃河南路站、鄭州東站站內(nèi)的浮雕作品可都是出自他們之手。

      這些城市“符號”

      也是他們的作品

      張松正說,他們這個圈子核心的有7人,能參與活動的至少幾十人,活動“據(jù)點”一直在雕塑壁畫院。

      “我的雕塑水平只是小學二年級。”72歲的陳宗銘這樣評價自己。不過,如此謙遜的他也有不少名作。

      不知道,大家是否記得位于科學大道瑞達路口那座名叫《成功之路》的愛因斯坦雕像?它就是陳宗銘設計的,凌亂蓬松的頭發(fā)、花白俏皮的胡須,不少人第一次見它都會贊嘆一番。

      53歲的宋文超是名下崗工人,多年前進入雕塑壁畫院學習,之后就再也沒有離開,河南日報報業(yè)集團門前的雕塑《放眼九州》就是他的作品。

      “黃河風景名勝區(qū)向陽山(始祖山)上的炎黃二帝雕塑就是雕塑壁畫院發(fā)起人之一吳樹華的作品。”雕塑壁畫院院長楊金想說。

      這群老玩童的代表作還有很多,比如文博廣場的十八羅漢鋼塑、環(huán)保警世鐘等。

      雕塑是門藝術更是場修行

      采訪中發(fā)現(xiàn),這個團隊有個特點——謙卑,他們口中談得最多的不是自己,而是對自己同伴的夸贊。

      “雕塑是門藝術更是場修行。”或許,張松正的這句話能解釋上邊的原因。

      把雕塑看成是場“修行”,他們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比如,2008年汶川地震,吳樹華、張松正、馬亞非等人發(fā)起“用雕塑藝術支持抗震救災”,全省的雕塑、美術愛好者加入,短短一個月時間,就創(chuàng)作了六七十件作品,現(xiàn)在收藏于“建川博物館”。

      在2013年、2014年,這群老玩童連續(xù)舉辦“肖像培訓班”,免費授課,教喜愛肖像雕塑的年輕人。

      楊金想說,他們沒有人抱怨辛苦、計較得失,都在全心全意地教年輕人,他們希望能將雕塑精神傳承下去。

    ?

    ?

    ?

    相關鏈接:

    61歲廈大校長會場直腿撐30秒 催促學生鍛煉身體
    61歲“老兵”應征 成都第一個馬拉松冠軍報名成馬
    61歲老人患癌急需錢治病 兒媳不給還帶孩子出走
    61歲趙雅芝探望同齡老人引唏噓:不要淪為大多數(shù)
    61歲趙雅芝敬老院探望老人 網(wǎng)友嘆同輩人差別大

    ?

    相關鏈接:
    61歲趙雅芝探望同齡老人引唏噓:不要淪為大多數(shù)
    61歲老人患癌急需錢治病 兒媳不給還帶孩子出走
    61歲“老兵”應征 成都第一個馬拉松冠軍報名成馬
    61歲廈大校長會場直腿撐30秒 催促學生鍛煉身體
    [來源:大河網(wǎng)] [作者:左盛丹] [編輯:王善棟]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zhuǎn)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wǎng)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jié)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chǎn)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fā)現(xiàn)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diào)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wǎng)版權所有 未經(jīng)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zhuǎn)載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wǎng)絡內(nèi)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wǎng)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