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26日電(信蓮)新年伊始,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對沙特、埃及、伊朗進行國事訪問,并訪問阿拉伯國家聯盟(阿盟)總部,展開今年首場外交活動。
習主席5天之內到訪4個城市,同3國領導人和3個區域組織負責人深入會談交流,共簽署52項合作文件。世界媒體紛紛對習主席的中東之行“點贊”。
戰略意義重大
彭博社報道稱,“在世界最動蕩地區之一的中東,習近平完成了一次旨在提振中國在該地區外交影響力的行程。” 美國基督教箴言報報道稱,“習近平中東之行對成就中國的全球經濟、政治目標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南華早報評價此行是“習近平重塑國威的中東之旅”,認為“提高中國作為全球大國的形象和影響力。德黑蘭時報報道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中東之行由于該地域目前的緊張局勢而具有歷史意義。伊朗與沙特之間的沖突、敘利亞未來、對抗恐怖主義等一系列議題都會受到此次出訪的影響。”
法新社則刊文《中國國家主席為中東亂局提供政治解決藥方》稱,“習近平發出了推動政治解決中東危機的明確信號。”
成果“務實”
俄羅斯衛星網刊文《習近平的魅力攻勢:中國向中東伸出援助之手》稱,“習近平訪問中東三國,簽訂了價值數百億美元的合作協議。中國正在不斷加強與這一地區的聯系。”
南華早報報道稱,“中國能夠跨越與埃及、伊朗和沙特巨大的文化和意識形態鴻溝,因為他們擁有共同的戰略和經濟利益。這三個中東國家都非常支持習近平提出的新絲綢之路構想。他的訪問強調雙邊交通和通信互聯互通的新倡議,凸顯古絲綢之路沿線國家間雙邊合作新方向。”
莫斯科國立大學亞非學院副院長安德烈?卡爾涅耶夫認為,“中國正不斷擴大在世界各地區的活動,中東地區也不例外。中國的中東政策具有務實的特點。”
“中國在世界扮演更強大角色”
土耳其周刊報道稱,“習近平的訪問在國際社會引發關注,中國開始中東政策的重大調整。中國期待在中東事務上扮演更積極角色,通過緩和相關國家的沖突,中國期望展示出可以在穩定地區形勢方面擁有潛在的積極作用。”
俄羅斯獨立報報道稱,“當下,北京與所有中東國家保持友好關系。這在其他大國當中是罕見的,它們很難不陷入地區玩家間的斗爭。而中國至今仍成功實行平衡政策并尊重伙伴國的主權。”德國之聲報道稱,“中東問題是檢驗超級大國的試金石。如果一個國家在那里謀求霸權,那中東便可能成為其葬身之所。但中國并沒有在中東謀求霸權的打算。”
華盛頓國際戰略研究中心中東項目主任喬恩?阿爾特里安認為,“中國的戰略在更大程度上關乎保持制衡,而非支持任何一方或者干涉該地區的復雜政治。”
?
?
?
相關鏈接:
習近平治國理政“100句話”之:文藝工作者應該牢記,創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務_央廣網?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