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規模最大、涉案金額最高、受害群眾最多的金融犯罪案件“邦家”集資詐騙案近日有新進展。“2號”和“7號”主犯近日被判十四年和七年徒刑。當23萬受害者還在為“邦家”案追討賠償時,P2P網絡貸款正成為集資詐騙分子的新手段。
案件案宗8000余冊
據檢方介紹,該案涉及28名被告人,全國88家公司,卷宗材料達8000余冊。廣州市人民檢察院指派6名業務骨干組成“邦家公司”集資詐騙專案組。為確保辦案質量,專案組一方面梳理歸納種類繁多的各項證據,一方面督促公安機關追捕漏網案犯,補充證據。作為金融類案件,審計方面的證據尤為重要。而審計事項涉及全國88家公司,賬冊資料非常龐雜。在廣州市金融辦、廣州市銀監局的協助下,11家銀行及時提供了審計所需的全部材料。專案組又輾轉南海的審計公司多次,指明審計重點。
專案組對犯罪嫌疑人逐一進行訊問,進一步梳理邦家公司的賬目,同時協同公安聘請專家破解其財務部門的財務記錄軟件,經過審計,最終得出邦家公司正常生產經營成本與非法集資數額完全不成比例的結論,從而證明邦家公司有關被告人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故意,認定該案涉嫌集資詐騙。
多名被告不認罪
在十余天的公開庭審過程中,多名被告人當庭翻供、拒不認罪,多名辯護人從是否構成單位犯罪、是否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定罪的證據是否確實充分展開辯護。廣州市檢察院專案組以翔實充分的證據、細致專業的說理予以回應。在巨大的庭審壓力下,該案首要分子蔣洪偉在最后陳述階段首次向法庭承諾交出其隱匿的邦家公司業務人員名冊、市場部全套賬冊資料等。
本案一位主訴檢察官介紹,受害人群中,有極大部分是中老年人甚至包括一些孤寡老人。他們得知一輩子的辛苦所得可能血本無歸時都非常激動,有人專門組織成立了“全國邦家債權人委員會”維權。為了安撫這些受害人,專案組建立了與受害群眾代表定期聯系制度,還把手機和座機公布給前來檢察院咨詢的受害群眾。專案組的成員分批約見全國各地受害群眾代表三十余次,多次和受害人集體聘請的律師交換意見。
噓寒問暖專騙老人
在邦家集資詐騙案中,廣州市檢察院會同公安局確定了邦家公司中層業務員追繳范圍,牽頭做出追繳方案,并采取相應措施追繳非法所得。專案組和其他部門的工作人員分赴北京、重慶、山東等地調查核實涉案的資產,協助進行海外資產的退贓工作。針對該案易損涉案資產有扣押的100多臺車輛,市檢察院還建議市公安局作出對易損涉案資產提前變現的決定,并依法送達相關權利人,待決定生效后,移交市法院予以拍賣變現。盡可能滿足受害人的訴求,挽回其損失。
近年來,全國發生涉眾型的經濟犯罪案件多起。不少涉眾型的經濟犯罪案件,尤其是非法集資類別的犯罪,專門以老年人為作案對象,犯罪分子選擇老年人生活相對孤獨,與家人親朋溝通不夠,對新生事物認識不足,對社會危險性辨別能力較差等弱點,大打溫情牌,通過對老年人的噓寒問暖,施以小恩小惠,騙取老年人的信任和依賴,進而騙取老年人的資金。
“邦家”案
“廣東邦家公司”案涉及全國十六個省六十余個地市,涉案集資金額高達99.5億多元,受害人數多達23萬余人,是我國迄今以來集資詐騙的頭號大案。
據檢方介紹,該案被告人蔣洪偉等人通過在廣州成立廣東邦家租賃服務有限公司等公司,并在全國設立64家分公司、24家子公司,以正常業務作掩護,在未取得政府部門融資行政許可的情況下,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虛構高額回報,采用推銷會員制消費、區域合作及人民幣資金借款等方法,隱瞞真相,向社會公眾進行非法集資。
據報道,邦家前身是蔣洪偉于2002年成立的“廣東綠色世紀保健品連鎖經營管理有限公司”。“邦家”于2008年成立。短短4年,邦家由幾家分店擴張到全國58家分店。業界指出,這種高速發展的資金來源靠的就是“集資”。從2012年1月起,邦家便拿不出利息給債權人,債權人報案。同年5月,檢察院批捕了邦家高層。
檢方建議
檢察官建議,第一,任何經濟往來都不能違背市場規律。特別是目前經濟下行,更不能盲目投資。如果一些所謂“項目”高出銀行利率太高,就一定要充分了解投資風險,以免上當受騙。
第二,多問幾個為什么,既然對方聲稱的行業這么賺錢,為什么沒有其他公司在運營?為什么這個行業能產生暴利?
第三,凡事多和家人商量,多找專業人士咨詢,多實地考察,多研究,最好通過正規渠道進行投資。
第四,一旦發現有詐騙嫌疑,一定要及時報警,不要抱著盲從心理,導致最后損失擴大。
檢察機關還建議,工商等行政機關應加強對公司、企業監督管理,凈化市場環境。人民法院在審理非法集資犯罪案件時,突出刑罰的經濟制裁功能,削弱犯罪分子的再犯能力。
此外,還應多部門聯動配合,加大非法所得追繳力度,清算并實地調查核實涉案財物,大力開展易損資產處置工作。
?
?
?
相關鏈接:
2016年全國旅游工作會議將于1月29日在海口召開?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